羅健
摘 要: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是以教師為教學中心,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既不能有效實現教學目的,又不能加強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因此,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成為高年級教學開展過程的一塊心病。如何充分利用新課程教學改革改變傳統教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當下高年級數學教師面臨的問題之一。以此為出發點,淺論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應用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改;多媒體應用
小學數學教學尤其是小學高年級數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普遍較低,課堂效率較低,或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感到乏味等,這些問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得不到有效解決,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尤其是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教學而言,高年級正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如果不能好好把握該教學階段,將會直接導致學生在升往初中、高中或更高等教學環境時存在吃力、厭煩現象,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現在正處于信息爆炸時代,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并走入課堂,隨著新課改浪潮席卷全國,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也逐漸被各級教師所重視,無論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率還是產生的教學效果方面都充分說明了多媒體應用對于教學行為的重要意義。
一、變抽象為立體,乏味為生動
數學的抽象性使其與其他學科教學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點。小學高年級數學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學好數學對于學生將來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有很大的幫助,而這也直接導致高年級小學數學難度較大,抽象性強,容易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點,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教學課本為例,《多邊形體積》的單元中,要求學生能夠靈活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需要記憶的公式較多。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可將這種抽象的公式記憶轉變為立體的圖形展示,制作相應的課件,如平行四邊形的能動動畫,讓學生在觀賞中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潛移默化間將乏味的公式知識用生動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再加上課堂上的及時訓練,加深了印象,很好地解決了教學乏味的問題。
二、變壓抑為活躍,被動為主動
傳統的教學課堂最大的弊端就是讓學生本應主動學習的思維化成被動學習的過程,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各類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效率低下,學生學習后也不能靈活應用。依舊以人教版為例,在五年級數學課本中關于《簡易方程》的學習,讓學生將具體數字轉換為不具體的字母,并產生方程思路,主要應用于解決應用題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這種轉變對于學生而言是很難的,當確定的數學轉為不確定的字母時,學生不能夠很好地將兩者進行聯系,此時,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將不確定字母轉換為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加深學生對該知識的記憶,壓抑的課堂氛圍會因此變得活躍起來,被動接受學習的學生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而這種轉變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有著重要意義。
三、變復雜為簡單,重負為樂趣
新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教學理念提倡“減負”觀念,為學生的書包減負,減輕學生的課后壓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中來,多媒體教學設備在這方面的作用十分明顯。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通過板書來向學生講授知識,當板書寫滿擦掉時,學生的知識面一旦有所遺忘,很難重新演示講解,板書的過程也十分浪費課堂時間,同時存在板書過小,學生記憶困難的問題。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融匯其中,節省了板書時間,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學生能夠及時記憶,并用剩余的時間反復學習回憶,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積極響應新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減負”教學理念。
小學數學尤其是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要注重教學實踐和課堂效率,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很好地達到該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但是,多媒體教學設備并不能取代教師的傳統地位,教師依舊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對象,如果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設備,就會出現學生的注意力轉移,興趣隨時間流逝,對教學過程再度感到乏味,或出現對知識的學習淺嘗輒止,不深入探究,起不到深入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多媒體教學設備引入課堂,但要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只將多媒體教學設備作為輔助工具,這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尋求最佳的平衡點。
參考文獻:
[1]唐云莉.小學高年級數學分層教學淺析[J].新課程:小學,2015(4).
[2]王力.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語文素養的培養[J].快樂閱讀,2015(8).
[3]黃福松.互動教學在小學高年級數學中運用探析[J].新課程:上,2015(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