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勢頭很迅猛,文化產業創造的產值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一部分,文化產業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目前我國對文化產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作為承擔文化專業教育的主體院校,任重而道遠,教育和培養文化產業人才是高職院校的重要教學內容。本文從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出發,指出了目前高職院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強調文化產業人才教育要吸取國內外教育經驗,構建新的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從而突破傳統教育的局限,實現文化產業人才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路徑解析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歷史積淀,是傳承歷史的有效載體,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國內外的多元思潮和文化的溝通和聯系更為緊密,不同國家的文化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風格,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因地域、風俗等因素不盡相同。文化是加強民族團結,提高國民創造力的源泉,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的增長和國民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是培養文化產業人才的搖籃,是文化專業人才受教育的有效陣地,所以,如何構建創新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
一、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
文化產業對國家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作為支柱產業的一種,文化產業承擔的作用不言而喻,構建文化產業人才教育模式,培養富含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文化產業人才對于發展國家經濟,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有著不容輕視的作用。
1.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呈現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趨勢,我國目前正進入全面創建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國內生產總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產總值增長率高出世界年均增長率很大一截,占世界經濟總量的很大一部分,無論經濟、文化、體育、科研等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文化產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對發展國民經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文化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文化產業雖是新興產業,但目前來看,它對于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著重要意義。
2.文化產業進步會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一個國家的發展體現在兩大方面,一個是物質文明建設,一個是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體現在城市化進程中人民具體生活依靠的物質經濟的轉變,包括住房、車子,往大了說城市建設,包括建筑、基礎設施等等,這都是物質文明的范疇。精神文明更多地體現國家的文化實力,隨著物質為發展,人民教育水平的逐步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長,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人民文化素養的增強,有助于提高人民品位,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3.發展文化產業可以增強國家競爭力
目前世界范圍內的競爭主要是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評判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準包括經濟實力,也包括文化實力,經濟實力是國家在歷史舞臺的硬件,而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則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文化軟實力主要指的是一個國家基于文化發展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創新能力、傳播能力以及影響力。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在世界經濟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產業作為國家軟實力的象征,也是競爭的主要內容,文化實力與經濟、科技、軍事一樣,都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發展文化產業,培養專業的文化產業人才,對于增強國家整體競爭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勢頭很好,高職院校和相關教育部門對于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具體問題如下:
1.部分教師的專業素質較低,教學模式陳舊
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專業素質較低,教學水平還有待提升,文化專業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不夠,對于教學內容的把握不到位,自然影響教學效果。其次,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方式簡單死板,教師的主動性較強,灌輸教學明顯,而學生特別被動,教學互動性差。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置也不夠合理和科學,教師的主導地位發揮不當,教學手段陳舊,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很少。
2.高職院校重視程度不夠
個別高職院校對文化專業教育不夠重視,在軟硬件建設上達不到要求,教學環境較差,教學設施老舊,缺乏維護和維修,文化園地建設不完善,缺乏文化理念的宣傳,使文化專業教學缺乏基礎支持。加之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有限,導致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不能順利進行。
3.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夠重視
一些高職院校對文化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課時設置較少,相對于其他專業教育而言,文化專業教育的正式程度不夠,教師在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法應用很多,導致學生學習枯燥,沒有學習興趣,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產生了不良影響。高職院校的目的是培養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較強的專業人才,目前這種忽視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對于人才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絲毫起不到作用。
4.高職院校文化專業教育就業指導性強,忽視對學生的人文教育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在于向社會輸送專業的、高素質的人才,盡管高職院校的任務和功能是在于此,但是不能將就業作為教育和教學的唯一標準。但目前部分高職院校過分強調教育的就業指導性,只重視對人才專業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思想人文方面的教育,這對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思想意識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俗話說得好,做事之前先做人,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為人的根本,思想品德和人文教育是文化專業教育的有效補充,不可偏廢,不可拋棄,高職院校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就業指導,還要重視對學生人格形成的培養和教育工作。
三、高職院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策略探討
1.大力加強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的關鍵在于師資力量是否雄厚,在于教師的教育水平和專業素質是否有所提高,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是從事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文化專業教學中占有主導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有著耳濡目染的影響。所以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勢在必行。高職院校要針對文化專業教師加強崗位培訓,定期以多種形式加強教師的深造和學習,給教師施加一定的壓力,使教師自主提升自身素質和水平;高職院校還要構建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針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考核,以公開課、知識競賽、專業知識考試等方式進行考核,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素質的提升;加強教師與其他院?;蛏鐣幕髽I的聯系和溝通,掌握適合就業教學的知識,引導學生加強學習,有助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和實踐。
2.完善文化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
高職院校文化專業教學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程設置不合理,課時設置很少,使得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難度很大,因此,優化課程設置,有效安排教學內容是高職院校文化專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文化產業是正在如火如荼發展的朝陽產業,涉及面很廣,學校在課程設置時不能只僅僅參照教材,還要將社會實踐等內容加入到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也要考慮學生實際,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加強文化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還要注重文化企業相關知識的教育,有效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對新穎教學手段的應用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3.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文化產業是新興產業,要求專業人才要具有創新思維,要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時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專業的人才向社會輸送。所以就業能力對學生而言很重要,如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在企業占有一席之地,學生要加強自身的能力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面對具體工作,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固然重要,但在實際中考核更多的是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高分低能的人才是不適合社會發展的,相反,專業的、高素質的人才才是國家所需要的。
4.加強學生的人文教育,弘揚中華文化
文化產業以人文教育為依托,人文教育是基礎理論教育的有效補充,是提高學生人文修養,提高人才思想品格的重要教育手段,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弘揚我國優良傳統的重要教育策略,是中華民族的傳承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對于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有利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對培養專業、素質較高文化產業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構建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何萍,馬立軍,王明成.國內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05)
[2]邱全峰.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欠缺的問題及解決[J].商業文化,2015(12)
作者簡介:
吳瀟(1987.10- ),女,北京,助教,研究方向:動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