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紅



摘 要:在機械制圖課程中,以典型學習任務為載體,應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可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繪圖和識圖能力,從而改善教學效果,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 機械制圖 典型學習任務 綜合職業能力
機械制圖是一門理論性和實操性都較強的課程。起初,學生看到教師展示的作品非常感興趣,但學習不久后,機械式的繪圖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如何把課堂變得充滿實際生產氣息,讓學生積極參與并主動探究,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專業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和交流合作的社會能力,讓學生最終成為社會所需的復合型人才,是每位專業教師必須面臨和研究的課題。引入一體化教學后,學生的繪圖能力和識圖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素質也顯著提升,現就機械制圖課程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開展理實相結合的教學活動進行探討。
一、一體化教學的概述
一體化課程是指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以及符合技能人才培養需求,按照國家職業標準,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學習,以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而構建的課程體系。而一體化教學是以具體的工作任務作為學習載體,參照實際工作過程要求而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強調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的發揮,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現了“做中學,學中做”。
與傳統填鴨式教學相比,一體化教學實現了三個轉變,即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理論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踐操作為中心,以學科為中心轉變為以任務為中心。
二、一體化教學在機械制圖課程中的適用性
舊式教學普遍問題是教師單純講授國標理論知識或純粹演示案例,學生只聽光看,或照葫蘆畫瓢。這種灌輸式教學下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和實踐空間,往往只能敘述理論知識,但實際應用和動手測繪時,多數不符合國家標準。基于機械制圖課程實操性強的特點,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完全符合一體化教學模式特點。
對學生而言,一體化學習法使其學習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符合探究式模式的一體化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加符合技工院校學生的性格特點。
要在《機械制圖》課堂體現一體化教學,可以選擇常見常用的手柄、螺栓、軸承座、支座等典型零件作為任務,進行驅動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掌握圖線的規范性,三視圖和軸測圖的測繪以及零件圖和裝配圖的識讀,循序漸進地由簡到繁地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從而掌握繪圖和識圖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系統的制圖知識脈絡。在完成這些典型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靈活應用舊知識分析解決新問題的方法能力;小組的討論交流以及同伴教育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因此,一體化教學應用于機械制圖課程中,更有利于現代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三、一體化教學在機械制圖課程中的實施
古語云:知易行難。要在機械制圖課程中做到“一體化”,在實施一體化教學時,應本著“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進行展開,始終抓住兩個關鍵點,即“職業能力”和“典型的工作任務”,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簡稱“教學三部曲”。
那么如何設置典型的工作任務就至關重要。教師應聯系企業實際生產,在任務設計上應遵循三個原則。首先任務能融合新舊知識,其次難易度適中,再者是有利于任務的拓展和延伸,參見圖1。譬如 “支座”是一個常見的綜合型組合體,既融合了前續任務基本體三視圖,又可以延伸到后續任務組合體尺寸標注,難度對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說適中。參見圖2。本文將以典型零件“支座”為例進行論述。
1.新知識獲取階段
教師創設情境展示支座零件引出新任務時,學生就思索如何操作完成,或許可應用已學知識比較繁瑣地完成,或者根本無從下手,這就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梳理組合體的組合形式,以及表面的連接關系等新知識。在此階段中,教師展示融合了新知識的不同組合體模型,并借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模型的特點,思考是否有輪廓線存在,是否畫出?讓每組學生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再由教師進行總結歸納組合體的表面連接關系。接著學生進行練習,此過程實質是讓學生及時應用新知識,為任務做鋪墊,如果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完成,教師必須檢查問題何在,并進行查漏補缺以提高學習效果,從而更好地完成此階段的教學任務,參見圖3。
2.典型任務實施階段
完成組合體相關練習后,教師派發支座零件、任務書和A3圖紙,學生開始任務實施。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完成“支座”任務的同時,進行理解和鞏固新舊知識,從而把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繪圖操作中。
在實施的過程中,圍繞“支座”零件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該零件由哪些基本體組合而成,共同探討決策繪圖步驟;教師巡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指出更正;當小組遇到疑問無法解決并求助時,教師應給予技術指導支援。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學生應在“做中學,學中做”中完成測繪任務,逐漸掌握畫組合體視圖的方法步驟與繪圖技巧以及國家標準。參見圖4。
3.評價反饋階段
一體化教學的任務評價是一個多元評價模式,包括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其中,過程評價是采用動態評價的方式,即教師立足于任務實施過程,通過巡查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做好記錄,達到了邊做邊學兩結合的目的。結果評價是在任務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小組互評,然后是優秀作品的展示,通過交流匯報,分享繪圖小技巧,以此鼓勵其他組員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其中結果評價重點在于成果的分享,讓學生在討論交流和展示分享中學會欣賞別人和表現自我。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表揚個別學生的優點和創新點,總結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點評講解,讓學生及時查找不足,以便糾正錯誤,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通過實踐證明,這種旨在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職業能力的一體化模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興趣;通過提供足夠的實踐空間來滿足個體潛能的挖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思考積極性以及繪圖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工作學習任務,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心,以及綜合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暉.工學一體化在數控銑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 2014(7).
[2]劉濤.數控銑床實習應用“一體化教學法”初探[J].新一代,2010(6).
(作者單位: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