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莉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與發展,中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越來越重要。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本文結合傳統教學方法與網絡在線學習的混合學習模式,對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改革創新,以期獲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院校 計算機基礎教學 混合學習
一、混合學習模式概述
混合學習模式在教育界尚未有標準、統一的定義。通過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的歸納總結發現,混合學習模式多指以提升學習效率為目的,在教學活動中將傳統面對面教學與網絡在線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從混合學習模式的內涵上來看,混合學習模式應包括如下內容: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多種學習資源相結合,多種師生角色相結合,多種交流溝通方式相結合,多種教學目標相結合,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因此,從混合學習模式內涵上來看,其應該是注重運用恰當的教學技術與恰當的個人學習風格向匹配,將不同的知識帶入學生適合的學習體驗中,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1.中職學生計算機基礎學習現狀
從筆者所在學校來看,大學生學生年齡一般處于15~18歲。中職生正處于形象思維能力逐漸成熟、思維開始呈現獨立性和批判性的階段,心理較為敏感。在對學生的有效問卷調查統計結果中發現,中職生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的動力不強、學習自制力與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計算機基礎薄弱。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學生有較強的可塑性,易受到積極影響。
2.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對學校中職生的計算機基礎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計算機水平差距較大,課堂教學內容難以統一,而且教學模式多為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的實踐參與有限,課程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而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設置上,教學內容與教學安排不協調。在計算機基礎課的上機實驗課上,學生的上機管理混亂,學生并未將注意力集中于教師的課程教學內容上,而是偷偷地玩游戲、聊天、上網以及看視頻等。
3.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踐
(1)混合式學習實踐的前端分析。為了使混合式學習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獲得良好的實踐效果,前端分析成為課程資源設置與學習活動設計之前的必經階段。前端分析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學習者特征分析,包括學生學習背景、以往計算機學習狀況、利用計算機上網的狀況等;第二,學習內容的分析,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第三,混合式學習環境分析,在對本校學生的調查中可知,超過98%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而所有學生均擁有QQ,因此本課程實踐在QQ與微信的功能上搭建異步學習和同步學習環境。
(2)學習活動設計與實施。在課前準備階段,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個體差異進行細致的了解,突出學生自學的空間以及教師講解的精煉。在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QQ平臺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明確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和學習內容,以及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自我解決建議。通過網絡平臺提供給學生學習方法與內容,讓學生提前學習,之后進行面對面教學。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自主演示操作,并引導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還可引導學生在教師組建的網絡平臺上組建小組或團隊,以團隊的形式自主制訂小組寫作學習計劃,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之間相互督促、共同進步。
(3)混合式學習評價實施。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及學生學習的環節可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在教學評價方面同樣可采用混合式學習的評價方式。一般來說,混合式學習評價在評價方式上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小組間相互評價、教師評價,而在混合式學習評價的內容上則包括課程學習效果評價、課堂學習過程評價、作業情況評價、學習態度與喜好評價、網絡協作評價、小組匯報評價等。
(4)混合式學習的實施效果評價。對學校學生實施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踐教學后,對于學習結構進行了綜合性的評價,包括學習成績、學習過程、學習情感態度、學習過程中的意見和建議等方面,而評價的方式則包括調研、訪談、考評等。結果顯示80%以上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顯著提升,而且提升的幅度較明顯;超過90%的學生認可且喜歡這種教學方式;超過85%的學生認為混合式學習的評價方式更能體現真實的水平。由此可見,混合式學習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鄒娜.混合式學習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2]庾美秀.混合學習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13).
(作者單位:深圳市攜創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