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建人 高黎
摘 要:在高職院校中的美術教育有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就是聽障學生。在聽障學生的世界中,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的視覺來感受世界的,所以為了有效提高聽障學生的美術專業能力,最為關鍵的就是培養視覺素養,通過對美術史和視覺史的“看”和“臨摹”、“參與”為聽障學生提供有效的美術學習幫助。
關鍵詞:美術教育;聽障學生;視覺素養
中圖分類號: G7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3-104-2
0 引言
有聽力障礙的人只能夠通過視覺來感知整個世界,生活在圖像之中,所以在觀看的過程中他們會融入自己的情感,并通過體力付出來“觸碰”世界。聽力障礙的人們對世界萬物和自己的認識都是利用圖像來展開的。在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當中,要想有效的提高聽障學生的美術學習水平,就要不斷的提高他們的視覺素養。視覺素養不僅僅包括有文化知識,還包括藝術專業方面的知識,在平常人的世界當中,藝術理論和藝術創作以及藝術史都是視覺素養學習的有效資源,但是在聽障學生的世界中,只有藝術創作和藝術史的學習是相對輕松的,要想充分的理解藝術理論十分的困難,只有通過“視覺化”的藝術理論才能夠幫助他們展開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將文字呈現模式進行轉換,變為視覺傳達模式,讓聽障學生利用“視覺思維”來表達視覺的素養。但是對于聽障學生而言,視覺素養的提高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視覺素養才能夠體現出個人美術作品的品質。在現如今的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當中,聽障學生大部分都是對人美術的框架的參考來展開教學活動的,而這種教學的方式無法有效的幫助聽障學生展開美術學習,只重視技巧而忽視了視覺方面的教授。若是美術教育中的聽障學生沒有達到基本的視覺學習需求,那么其視覺素養無法達到藝術學習的要求,就無法創作出高品格的藝術品。
1 通過以看代讀來理解美術史
聽障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美術學習當中就會受到文化水平和教學硬件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在自身與環境的磨合中展開美術學習能夠培養出一定程度的圖像素養,具有瑣碎和片面的特性,因此無法深入的展開連貫性的視覺素養知識學習。但是在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中,利用以看代讀的方式加深對美術史的理解,不斷提高聽障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通過自身的視覺傳播能力來理解和創造美術作品。當今時代圖像技術越來越發達,要想有效的提高聽障學生的視覺素養能力,就需要讓聽障學生了解自己需要看的目標,如何去看,看到了要怎么去用等,展開連續的視覺思維活動,聽障學生只有獨立的完成才能夠提高自己的美術創作水平。但是在高職院校中,大部分的聽障學生仍然放不下高考色彩書的學習,而美術史之中每一張圖像都比色彩書中的圖像精彩,美術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引領聽障學生接受美術史,觀看美術史,最終理解美術史中的內容。
美術史在一定的角度上可以理解為視覺史和審美史,聽障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的時候,若是能夠有效的吸收美術史中的視覺影像,對現如今的文化影響進行準確的視覺判斷,那么在美術領域其聽力障礙就等于不存在。例如《最后的晚餐》這一幅畫的主題包含有沉重的宗教含義,但是居住在叢林中的人民在觀看這幅畫的時候,只會發現這是一場晚餐聚會,并沒有特殊的含義,他們無法將這幅畫與宗教聯系在一起,在他們的視覺中,只能體現出本能的視覺圖像——“吃飯”,主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叢林居民的世界中從未出現過美術史這門視覺素養課程;另一個方面是當地居民的視覺中大部分是原始森林等大自然的事物。而這兩個方面就是土著人的視覺素養。因此在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當中,要想培養聽障學生的視覺素養,首先就需要從美術視覺史為起點,將審美作為基礎。
2 視覺素養的動態方式
通過以看代讀的方式來理解美術史是一種靜態且簡單的視覺素養培養過程,而對美術史進行“臨摹”就是動態且復雜的一個過程,由于臨摹這個動作的產生需要利用到眼、腦和手,通過三者的互相作用來展開臨摹行為。聽障學生若是沒有經過臨摹這一環節那么就無法對優秀的美術作品技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有利于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聽障學生在臨摹美術史中的藝術作品時,需要依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主觀的動作,由于藝術作品的臨摹是一個主觀的行為,大部分的視覺感官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聽障學生需要依靠個體的先期條件和智力因素及身心狀態對視覺圖像進行合理的解讀。聽力障礙的程度高低也會影響到其與正常人的交流水平,大部分聽力障礙程度較輕的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的與正常人進行溝通交流,并且其文字水平比常人高,所以能夠更加主觀的選擇臨摹的作品,但是聽力障礙程度較重的學生在選擇臨摹作品的時候比較被動,也受到個人經歷、態度和興趣等多方面的影響。
每一位美術工作者都需要完成最后一步的視覺創作,一個人的藝術品質直接受到視覺審美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中需要培養聽障學生的視覺審美素養。由于聽障學生的視覺敏感性較強,所以其作品的水平會受到視覺素養環境的影響,教師在展開美術教育的時候,大多數是通過生活照片的臨摹創作來展開教學活動的,但是教師也要不斷的鼓勵聽障學生主動地,隨著自己的想法來創作靜物,臨摹的圖式是被動的,學生容易受到時間慣性的影響形成一元的思維模式,而超級寫實激發和步驟是提高專業視覺的唯一來源,所以聽障學生不能僅僅臨摹靜態的事物,也需要通過臨摹美術史來提高自身的動態視覺素養,培養視覺審美素養。
3 以讀圖的方式融入社會
在當前豐富的視覺背景下,能夠有效的促進聽障學生的快速發展,由于現代網絡虛擬媒體十分的發達,一切事物都能夠通過視覺來表達,所以聽障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了解整個世界,世界各個時代中的優秀藝術作品都能夠通過互聯網來欣賞,大眾化和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能夠同時存在,所以在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中,教師要想幫助聽障學生培養視覺素養,就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的長處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選擇最有利的生存環境和具體的視覺藝術來引導聽障學生對具象進行理解,通過照片式的具象讓聽障學生更加直接的體驗世界。
美術創作具有時代性的特征,但是也無法脫離傳統單獨存在,教師需要構建當代的圖像,幫助聽障學生與當代社會相結合,融入古代藝術文化創造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只有加強聽障學生的視覺參與,才能夠更加接近現實社會,而這需要聽障學生不斷的摸索實踐。教師在培養課堂理論素養的時候,也要培養校外的多元視覺素養,通過對中國和他國的當代藝術視覺史的參與,利用讀圖的方式來拓寬聽障學生的藝術世界。大多數的聽障學生都在學習傳統的美術技法和圖式、審美,傳授最為基礎的美術理論,但是聽障學生無法通過基礎學習結合主觀意識尋找適合自己的審美技法和圖式,面對抽象的美術學習,聽障學生受到理解能力的限制無法完全掌握美術學科的知識體系,并且由于聽障學生的文字能力不足導致教師的美術教學難度較大,教師需要做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將自身的審美意識以及學術方向等信息傳遞給學生,聽障學生能夠有意識的吸收專業教師的知識點,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師傳遞的多元藝術視覺素養相結合,依照自己的方式培養視覺素養,而這種方式還能夠促進聽障學生的個體人格發展,豐富聽障學生的表達技巧,增加其藝術創作語言,最終真正的融入到正常人的社會當中。
4 結束語
要想培養聽障學生的視覺素養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不僅需要學校不斷的努力,聽障學生也需要在走出校園后進行自我的提高,通過繼續教育來提升自己的美術創作能力,雖然視覺素養的培養是高職院校美術教育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但是短期的教育再有效也難免存在知識體系的漏洞,所以要想幫助聽障人群的健康發展,就需要創建整體的視覺素養培養結構,通過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初高中教育到大學教育以及今后的繼續教育將視覺素養的培養方式不斷完善,幫助聽障人士更快的融入到社會當中。
參 考 文 獻
[1] 丁寧.圖像繽紛——視覺藝術的文化維度[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 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阿瑟·阿薩·伯杰.張蕊,譯.眼見為實——視覺傳播導論[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