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0世紀初期,新文化運動喚醒了部分人去到外國留學救國的新文化精神。西方不同于中國的繪畫藝術的表現方式,激起他們了對西方文化強烈的求知欲,這也使得他們對油畫的研究變成自主的引進。油畫作為泊來的藝術形式,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是耳目一新的,但是在吸收外國文化的同時也激起了中國人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出現了油畫民族化的問題。所以在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以徐悲鴻、林風眠和吳冠中為代表的“西畫派”在20世紀的中國藝術史上有著無可爭議的主導地位,也正是他們推動了中國繪畫藝術向現代化方向的轉變和發展。從吳冠中油畫的形式美的構圖方式來解讀其繪畫的特色,及其繪畫方式和創作思考對于當代油畫創作的影響和借鑒。
關鍵詞:吳冠中;油畫構圖;形式美;抽象
吳冠中早先學習中國畫,1947年留學法國受到西方印象主義及立體主義等形式主義的影響,回國后師從于林風眠先生,并將林風眠先生的野獸主義等表現主義藝術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使之進入了抽象主義的范疇。在這個機器和科學盛行的時代,高度發達的商業城市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視覺刺激,這不禁讓我們感受到抽象藝術才是這個時代的藝術表達。1979年吳冠中在《美術》第五期上發表《繪畫的形式美》一文,并提出“在造型藝術的形象思維中,說得更具體一點是形式思維。形式美是美術創作中關鍵的一環,是我們為人民服務的獨特手法”。同時他也提到“廣大美術工作者希望開放西方現代繪畫,要大談特談形式美的科學性,這是造型藝術的顯微鏡和解剖刀,要用它們來總結我們的傳統,豐富發展我們的傳統。油畫必須民族化,中國畫必須現代化”。 吳冠中先生提出的“形式美”規律在其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懊枥L時代生活是客觀的,這一點比較容易,很多畫家都可以做到,但吳冠中擅長描繪的內心感受,這一點他走在前面?!彼囆g評論家邵大箴如是說。
吳冠中油畫具有很明顯的個人特色,這一特色不僅取決于他的美術思想理論,還取決于他與其他人不同的繪畫風格特征,這一特征在其別出心裁的構圖上又體現得比較明顯,我姑且將其歸納為“形式美構圖法”。它包括以下幾個特征:
一、文人筆意
油畫剛傳入中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油畫民族化的問題,這刺激著油畫藝術家和油畫愛好者的思考與創新。一些當代油畫家在借鑒西方油畫長處的同時也思考著注入中國繪畫新鮮的血液,中西結合,達到以油畫的形式表達中國繪畫的氣韻。吳冠中認為畫得“像”靠技術,畫得美靠藝術,只會照搬對象是飛不起來的風箏,有了美的形式意味著風箏才能高飛起來,而這高飛的風箏又不脫離大地(自然和人民)的基礎,所以他叫“風箏不斷線”。同時他認為“一切藝術應趨于詩,詩包含了音樂的境界,文學的內涵。”
吳冠中先生在探究油畫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在油畫中引入中國畫的繪畫元素——線,把中國畫中追求的意境和氣韻與西方科學的表現形式結合在一起,中西結合“躍然立于紙面”,畫面中既有東方的神韻之美,又有西方的理性之美。繪畫若只是一味地照搬照寫,那只是靠的是技術,通過各種手段、各種方式畫出來的具有美的感受的才是藝術。吳冠中在作畫的時候常常把人比作物,把物看作人來創作,比如看到一個雜亂的垃圾堆,他也能將其比作散亂的河塘枯荷來畫。他常說;“藝術源于直覺和錯覺,錯覺是繪畫之母?!?/p>
二、多維空間概念
發現美和創作出美是一個藝術家必備的能力,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身邊沒有美的存在,而是我們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其面對物體的領悟就會不同,很多畫家畫完一幅作品之后受到大家的好評,但是再讓他畫一遍之前畫過的那個景,可能效果又會不一樣了,因為此時他的感受和之前第一次畫的感受不一樣了。有的畫家在寫生時常常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點就一直坐在那個位置對景寫生,一絲不茍地表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很多時候表現出來的作品也不是那么盡人意。吳冠中在寫生創作時,往往不是使用焦點透視構圖法,他通過自己的經驗探索出了一套獨特的“搬家寫生”法。比如:畫一座山就是在畫之前,先用腳去丈量,用心去感受,了解這座山的特點和平常景中不尋常的地方,再把這些各有特點的小區域“抽”出來,重新組合在這樣一個平面上。真可謂 是“搜盡奇峰打草稿”!
吳先生說:“關鍵是要分析對象的形式特點,突出其形式中的抽象美的特點。美的因素和特色總潛藏在具象之中,要撥開具象中掩蓋了美的蕪雜部分,使觀眾驚喜美之顯露?!笨刀ㄋ够f:“形越抽象,它的感染力就越清晰和越直接,在一幅構圖中,物質因素或多或少有些多余,多少會被純抽象的形取而代之”。抽象藝術著重在于抽象的表達和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一根很隨意的曲線在我們看來可以表達出很多種意思,由于其抽象性,又可以使人聯想到更多的意味和表現意象,但對于吳冠中先生來說無論是多復雜、多抽象的物象,只要其最后所構成的抽象關系具有美感,具有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他常說:“形在象之下”,我們要‘抽隱匿于自然形態中的形式美之‘象。
三、點、線、面切割構成
構成是油畫的藝術語言,所以它在繪畫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點、線、面是平面構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主要要素??刀ㄋ够f:“點、線、面是造型藝術表現的最基本語言和單位,它具有符號和圖形特征,能表達不同性格和豐富的內涵,它抽象的形態,賦予藝術內在的品質及超凡的精神?!眳枪谥性椒▏魧W,受到西方油畫觀念的感染,回國后又到工藝美院任教,這些經歷使得他對設計的表現方式和理論指導都很熟悉。在他的畫面中不難看出點、線、面結合的痕跡,他利用點、線、面的抽象特征來表達另一種抽象關系,這些元素和他的繪畫技巧融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他自己的一種繪畫風格。
康定斯基說;“點本質上是最簡潔的形。”靜態看動態看各有不同,點的大小、形狀、動態,各有不同,自然會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點也可以獨立成篇,如吳冠中的《青魚豐收》就是運用點的漸變來構成畫面的。點動成線,有曲有直,游離于點和面之間,所以安格爾才能讓一根線出去散步。直線是男性化的象征;水平線則傳達出平靜、舒展、延展悠遠的感受;斜線給人以活潑、動蕩、不穩重的感覺;曲線是女性化的象征,有溫暖、自由、活潑、優雅、流暢的感覺,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積點成線,線動成面,面合成體。點線面體將美術創造主體的內心視像外化而形成美術意象。
“劉世華說:‘現代繪畫與設計有著藕斷絲連的聯系,盡管他們用各自熟悉的藝術語言來表達各自的觀念。吳冠中就是善于用設計理念規劃自己的畫的大師。”點線面的切割構成在吳冠中的彩墨畫作品上表現得尤為充分,處處透著設計的形式美感。當然這種方法在他的油畫作品中也有所體現,使作品看起來更有意思,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皠⑹廊A說:‘吳冠中的作品不僅具有東方意境韻味的形式感,更具有西方形式規律帶給我們的現代感?!?/p>
四、黑白灰空間布置
“在色彩世界中,黑與白是主宰,明度是色彩效果的幕后操縱者?!眳枪谥性谔剿骱诘谋憩F力把黑比作烏金,“我愛黑,永遠在探索黑的潛力,但黑鄰近邋遢,不易提煉,烏金比黃金更難尋覓”。吳冠中的油畫色彩經歷了從濃郁雋永到優雅沉靜的灰調,這和中國畫在色彩表現中有著相似處,這種銀灰色的主調更能恰如其分地表達他的情感。吳冠中的老友張仃曾這樣評論過他的畫作,直言:流傳千年之久的灰調子在他的油畫中延續下來了,這是何等幽雅玄微的抒情詩風格?在參觀吳冠中的畫展時,吳作人先生稱贊道:吳冠中畫作中的色彩,應該是最會用十分多樣豐富而有表現力的銀灰色描繪從而使畫面統一的。吳冠中的藝術之所以有創造性,就在于他在寂寞中,在困難壓力或危險的氛圍中長期堅守抽象美,在不依賴外界對象的前提下,用一種關系創造出另一種關系,從中創造新的“整一”。
德國哲學家卡西爾說;“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類文化的全部發展都依賴于這些條件”。繪畫是在“描繪”某種事物,但它又是比描繪的事物更抽象一些的思維視覺意象。作為繪畫的意象,總是捕捉被描繪的事物或事件的突出性質,加以再現,所以說吳冠中先生說得“畫的像靠技術,畫的美靠藝術”十分精妙。所以,美術語言不是視覺的,而是視覺傾向性的,視覺和思維因素的綜合作用,才保證了美術語言得以建立。美術語言是美術創造主體內心視像的外化組織,它必然要與視覺意象的核心因素——情感、直覺等審美心理同構。而美術語言將情感從虛無轉換成實相,所依賴者就是形式。因此,形式是多種美術語言元素的組合方式,具有表情性。形式對于美術品是重要的,但形式決定論卻是錯誤的。表情形式的美術語言是需要技巧的,一筆揮灑得到位與否,可能就意味著情感形式的成敗。一個優秀的美術家始終要保持一種“形式沖動”,關注并理解視覺信息與心理情感產生的異質同構效應。要找到自己對形式的領悟,穩定地從事創作,最終促使該形式轉化為風格。
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說過:“優美的繪畫就是音樂,就是一首曲調。”看吳冠中先生的畫就仿佛在感受一首詩,在聆聽一首悅耳的音樂。他的畫作和思想總是讓人感受到一種詩意,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美。在他的《筆墨等于零》的論述中也提到技巧不是孤立存在的,孤立的技巧的價值等于零。同時他又說道;“中國畫的突破點在哪兒——感情上”。創作是需要激情和感情的,只有當你了解和用心去做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整個人才是全神貫注的,才會被你的作品深深吸引著,但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精神家園就意味著失去了精神領域的自由,所以感情在我們創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吳冠中先生的作品和思想對當代油畫創作意義深遠,還值得我們繼續去認真學習和探究。
參考文獻:
[1]吳冠中.關于抽象美[J].美術,1980,(10).
[2]吳冠中.內容決定形式[J].美術,1981,(03).
[3]鐘艷.從吳冠中油畫的表現形式過程看中西繪畫的融合[J].西北師范大學,2011.
[4]連曉曉.意境之美——論吳冠中的油畫藝術[J].河南師范大學,2011.
[5]阿部正雄.禪與西方思想[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6]葉郎.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7]劉巨德.美的信仰——吳冠中抽象美解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劉欣,四川南充人,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