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欣
【摘 要】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提升我國經濟產量和優化經濟結構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依然是制約其實現經濟發展的重大阻礙。本文認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融資渠道的限制、融資資本供給限制以及間接融資困難這三個方面。本文從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這三個方面出發討論形成當前融資困難的原因以及應該采取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解決途徑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原因分析
(一)融資渠道問題
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問題主要體現在融資渠道受到限制的問題。雖然跟當前流行的股票或者是債券等融資渠道相比,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是民間融資手段)具有籌集資金快速、步驟簡單等優點。但是,我國目前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缺乏相應的管理以及法律法規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行為經常會面臨因為糾紛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而“胎死腹中”。另外一點在于,在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本來就受到限制的情況下,融資活動中出現的違反解決正常運作的高息融資一直都受到相關部門的嚴厲打壓。所以,使得原本就非常狹窄的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受到更多的限制。總而言之,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由于國家和相應的管理部門沒有指定明確的法律法規和相應的標準使得中小企業的民間融資渠道面臨更大的風險。同時,由于缺乏對融資市場的管理和監督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進一步被緊縮。
(二)資本供給限制問題
資本供給限制的問題對于中小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地域的差異中。最明顯的例子就在于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偏遠地區的中小企業的融資比較。對于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來說,由于其經濟大眾水平相對較高、中小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活躍度也相應較高以及資本充足等因素使得中小企業融資效率更高。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對于企業自身的內部管理和外部的聯系等與偏遠地區相比處理得更為妥當和高效,因此使得有資本供給意愿的主體都愿意將資本投入到中小企業的發展之中。同時,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也更能受到外部融資的資本供給。
(三)間接融資困難的問題
在我國的企業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間接融資手段就是通過銀行信貸的方式。雖然銀行信貸對于我國企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推動力,但是其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和扶持力度與大型企業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異。銀行信貸中的主要主體就是我國的四大商業銀行,它們對企業發展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風險較小和利益較大的農業、大型建設類項目以及涉及國際貿易的活動中。中小企業的融資在本質上就體現了其風險較大和成本較高的劣勢,所以使得各大銀行在信貸的過程中盡量規避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雖然在我國的相應的地區都設立了專門的商業銀行或是信用社等金融機構,但是由于其提供資金能力相對較弱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解決途徑分析
(一)建立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之間的資金轉移支付
自從經歷2008年的經濟危機以來,國家認識到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于穩定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之后就采取了一系列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優惠政策。具體的內容體現在國家免除了相應的中小企業的稅收費用以及向中小企業無償地提供技術支持和信息的咨詢等。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為了實現中小企業高效融資還特地為相應的中小企業提供擔保使其融資活動可以得以保障。雖然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帶來福音,但是卻使融資難的問題得不到根本的解決。本文認為應該采取的具體措施是:國家財政部門應該把中小企業繳納的一部分稅費等費用運用轉移支付的手段交納到當地的金融機構中,并聲明著部分資金主要用于當地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中。并且在當地驚人機構設立相關的監督和管理機構來保證融資活動和規避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風險活動能夠得到實際的運用并為當地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實際的好處。在這個過程中要保證金融機構能夠全心全意將相應的資金運用到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中還要將中小企業的擔保比例和銀行到款的中小企業稅收直接掛鉤。也就是說,擔保比例隨著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的稅收增長而提高。以此來刺激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熱度的提升。
(二)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擔保和對金融機構的補貼
這一解決途徑需要政府部門做出明確的規定。規定的主要內容就是:對于通過銀行信貸方式實現融資的中小企業,在以后的發展中經濟效益越好的話繳納的稅費就會相對高一些。并且對于經濟效益越好的中小企業將會得到國家的資金補償也會相應高一些。同時,規定中還需要包括的內容就是:沒有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商業銀行或者是金融機構將沒有機會享受這一優惠條件。這樣,可以使得中小企業不僅可以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還可以促進其自身的發展,同時也加大了商業銀行或者是其他的金融機構對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但是,要實現這一點,政府需要做到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督和管理、對相應的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的資金發放活動和控制以及風險補貼和擔保的比例等因素。
(三)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與管理
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企業內部管理開始做到逐步完善自己并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和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除了在自身的管理中要盡量做到最好之外還要實現在財務的管理上盡量做到精確和精細并保持其與企業發展的步伐相一致的狀態。另外,在企業的工作人員內也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融資活動來拓寬自身的融資渠道。具體的內容就是鼓勵部分有實力和有意愿的員工通過集資的方式參與企業未來的發展活動。同時,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對企業內部的員工的技術培訓并引進各部門需要的先進人才,從而使得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有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的機會和機遇。
結束語:
本文從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出發,提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三個方面的內容和因素,并針對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途徑。本文認為存在問題的三個方面為:融資渠道窄、間接融資難和資本供給地區差異。解決途徑包括: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資金轉移支付、其擔保和補貼和企業本身的發展優化手段。
【參考文獻】
[1]王迪, 常宇.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及破解之路[J]. 商業經濟, 2013(9):66-67.
[2]李瑩, 汪麗華.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 經濟視角旬刊, 2011(2):85-85.
[3]邸捷.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對策[J]. 太原科技, 2008(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