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鳳玲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大龍華中心小學,河北 易縣 ?074200)
摘要: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基礎,只有存在問題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建立在問題意識的基礎上的。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該重視學生問題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構建性學習,并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進行有效轉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本文主要從建立正確的課堂主客體關系、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教學中非形式化教學的運用三方面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基礎;數學課堂;問題意識;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82-01
一、建立正確的課堂主客體關系
教學過程并不是一個知識的搬運過程,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來讓學生在感性世界和理性直接之間搭建起橋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是一個共同體,教師的主導性主要體現在“引導”上,而學生的主體則體現在“構建”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體現教師的引導,就需以問題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形成問題意識,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和學生建立正確的課堂主客體關系,在數學課堂上體現自己的引導作用,將數學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學生問題意識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教師還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數學學習中的緊張感和焦慮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大膽提問,大膽假設,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學生在不斷思考和探索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還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思考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經常開展趣味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觀察、比較和分析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知識興趣濃厚,才能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地探究。例如:教師在“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教學中,教師應該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幻燈片展示日食的過程,讓學生在觀看幻燈片時,討論圓的交點、位置和兩圓半徑與圓心距之間的關系,這種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能使數學課堂氛圍更輕松。
二、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問題和思維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問題意識培養的基礎上的,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現代數學課堂教學中格外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問題意識的發展。教師在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讓學生對個別事物和特殊事物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探究,并歸納出事物具有的共性。例如,在“三角形的特點”教學中,學生在剛接觸這一知識點時,都是從個別現象出發的,沒有找到其共性,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從多個事物中對其進行探討,尋找其共性。教師再要重視對學生數形結合思維、方程思維和化歸思維的培養,將數和形有效的聯系在一起,能使數學問題更直觀、更簡便,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的理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不等式和方程式”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圖像來學習不等式和方程式,讓學生充分掌握不等式和方程式的內涵,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學生在化歸思想的影響下利用數學語言進行學習,有效實現復雜問題簡單化的目標,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
三、將非形式化教學運用到數學教學中
數學知識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數學知識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采用生活化策略進行數學教學,引導學生從直觀向抽象過渡的過程中,還要將非形式化教學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起抽象思維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再加上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特點,只有將非形式化教學作為數學教學的主要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情境中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這對學生發現事物的內在本質是極為有利的,創設良好的數學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例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中,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和不變”這一定理,知道三角形中兩個角的角度,就可以知道第三個角的角度,教師可以選擇多個不同三角形模板,讓學生探究其中的變化,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更好的理解三角形定理,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還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學生主動提問,無論學生體術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都要微笑著和學生進行探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
除了課堂上積極鼓勵、引導學生提問以外,也要培養他們在課外自習、思考中質疑的良好習慣。比如讓學生準備專門的問題記錄本。無論在作業練習或課外學習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記下來,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來解決,也可以求助同學或老師。這樣就能在學習、生活中既增長了知識,又養成了良好的思考、質疑習慣,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應該是很有幫助的。 問題是思維的基礎,只有有問題,才能進行創新和求異,在數學課堂中,教師不能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只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和思考,才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在極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嚴育洪.在新課程理念下怎樣教學數學[J].江蘇教育,2002:25~26.
[2]孫明金.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探索[J].福建教育,2003:47.
[3]余紅.淺談質疑能力的培養[J].福建教學研究,2004(6):40.
[4]方鳳.淺談問題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J].福建教學研究,200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