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啟紅
摘要:初中生的思想道德觀念不健全,很容易受外來不良風氣的影響,稍不留意就會走上歪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思想品德理論知識的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文化素養,避免學生偏離正確的成長方向。老師要明白,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讓學生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更要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育人思想;教學滲透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思品課的育人功能,使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如何發揮其育人功能,使思想品德理論通過知、情、意、行內化為學生的世界觀、方法論、價值觀以及自覺行動,真正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這是在新形勢下一線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改變教學方式,大膽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積的極情感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本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大膽創新。新的教學理念不能僅停留在理念的更新上,它需要廣大的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去實踐和貫徹。這就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那么如何做才能教好思想品德課呢?改變過去的一言堂、填鴨式教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充滿人情味,充滿活力和激情。以達到教育的功能,使思想品德理論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作為中國的思想品德教師,在應付考試的同時,必須清醒的認識:一方面必須應對應試教育,另一方面在頭腦里騰出走出應試教育死胡同的空間,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真正得以提高。把思想品德課作為育人的主要陣地,這是思想品德教師的責任。
二、創新“一課多法”,培養合作能力
教師要勇于創新,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激起學生探求新事物的欲望。在平時的教學中,播放一曲優美的歌曲或做一個小小的游戲,有時還可以演一個小品乃至相聲,這種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勢必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在同年級里進行“一課多次重建”的教研活動。
三、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我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或學生疑惑的問題,積極配合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思想品德教材中所學的知識觀點細致地考察社會現象,經過分析綜合以達到正確認識社會,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目的。如在學習“可持續發展——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時,我們一方面發動學生自己搜集一些反映我國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圖片資料,認識我國存在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另一方面還在周末時間親自帶領學生走上街頭,了解我們生活的社區還存在哪些環境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危害,并讓學生在現場提出解決的方法。
1、重視聯系學生自身實際。如在學習“讓友誼之樹常青”一課時,我們先讓學生了解一個人在交友方面要具有的幾種品質,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在交往中最希望朋友具有的品質展開充分的討論,讓每個同學都在紙上寫出自己的看法,最后讓小組長把本組同學所列舉的品質加以匯總,選出三種最多的品質寫在黑板上,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具有了哪些品質,還有哪些做得不好或者還沒有做到的,自己今后有什么打算。這樣就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到要想獲得更多的友情,就必須在現實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學會理解和寬容、同學之間要互相關愛、互幫互助。
2、重視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如在學習九年級思想品德“感受共和國巨變”一課時,我們采取以下步驟:課前給學生布置社會調查、走訪任務:走訪不同時代出生的人,了解他們童年時光的生活情景;調查某位(或幾位)老人一生中不同時期的生活及社會變化情況。課堂上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國際地位極大提高等。課后拓展:我們應為生活在這樣的國度而自豪,國家取得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四、運用情感教學,把德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上課時必須飽含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在愛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備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的內容。其次,講課要以情動人,就如演員一樣,進入角色。
思想品德課,關鍵在育人。要搞好此項工作,作為教師首先應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一塊寶。他需要你去欣賞,他才能體現價值;他需要你的呵護,他才能隨時發光;他需要你的雕琢,他才能變得更加美麗。教要有法,但無定法,我們要將學生培養成為弄潮兒,那我們自己首先就不能只做一名觀潮者。努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這才真正成了育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