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多媒體利用其對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特點,制成教學課件,充分創造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鄉村中學,我校也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并不斷地完善了多媒體的教學設備,使教師能夠學習、掌握并運用這一新的教學手段,整合教學資源,進行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教師易教,學生樂學。
在此,筆者談談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做法和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不管是學習音標、字母、單詞、語法,還是學習閱讀、寫作、口語、或是對話、角色扮演,內容呈現單一;而且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多,教學難度的加大,英語課程開始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也會失去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現實情景,直觀新穎,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如在教《Go for it》七年級下冊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時,為了讓學生學會正確地使用問路的語言,我運用多媒體展示真實的物景,幾條街道(center street, bridge street, main street)和建筑物的名稱(bank, park, hospital…),讓動畫人物演示行進的過程,通過這一方式輸入目的語言并引的形式不斷地變換行進路線,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景中進行對話:
A: Excuse me, where is the bank/how can I get to the bank/...?
B: Walk along the center street/... and turn left/right, its next to/across from...
A: Thank you very much.
B: You are welcome.
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個個躍躍欲試,而且能正確的使用目的語言進行交際,達到了教學要求,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理清教學內容,增大教學容量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增加了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實踐質量,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綜合能力的形成。同時,運用多媒體進行課文整合教學,可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掌握重難點。現在完成時態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傳統的課堂上花兩三節課也不一定能講清、講透。講課時,我運用幻燈片列舉了大量的例句引導學生訓練,并用不同的顏色標明時態的構成(have/has + done)和標志詞(just, before, since, for…),學生很快理解了這一時態,并能夠造句,達到了學以致用之目的。通過使用多媒體,我用一節課就達到了教學效果,內容加大了,效率也提高了。又如在教九年級Unit9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時,課文中關于籃球的知識很多,也很復雜,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授課中,我運用幻燈片把文章分段呈現給學生,并通過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尋找答案,弄清文章的大意。接下來用flash制作關于籃球知識的空白圖式,學生通過這一展示再從文中尋找答案,最后把結果一一點擊出來。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理解起來也更加容易了。
三、運用多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只有理解了知識才能真正地接受知識。在教學中,學生不了解自然現象和國外學生的生活方式、民族風俗、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背景知識,教師只憑自己的口述,學生印象不會很深。而多媒體不受時空的限制。例如七年級上冊Unit 8 Holiday Seasons Topic 3 Lets prepare for the festival中許多關于外國的節日,如圣誕節、感恩節、愚人節、復活節等,學生對這些很感興趣,但對他們而言這些知識是抽象的概念,所以我運用多媒體制作成動畫,讓學生感受不同節日的歡樂。多媒體的運用即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多媒體形象教學和優化教學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體現。
四、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那能力
語言學習的首要條件是語言環境。多媒體是視頻圖像、音響、圖形和課文內容多層次,多角度的融合,多媒體的使用能夠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利用圖形,聲音和動畫的組合來展示新信息創設出語言使用所需要的語言情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活靈活現的學習和使用語言。同時也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了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利用多媒體手段,更容易、也更有效地在學習過程中大量地交流活動,不但增強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觀念,也培養了他們互相合作能力。如在學習了七年級下冊I want to be an actor一課后,我設置了一個任務活動,展示了一個關于學生未來想從事的職業及其原因的空白表格,首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并由組長統計出來,各小組展開了激烈的問答,然后請各小組長報告統計結果,我把匯報的結果進行總結出來。在這一任務活動中,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任務。最后再讓他們兩人一組圍繞活動主題展開對話:
A: What do you want to be?
B: I want to…
A:Why do you want to be…?
B: Because I like/want…
這樣又鍛煉了學生互相交流的能力,多媒體在這一教學效果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形成。
總之,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應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出發,嚴格遵循實用性、恰當性、綜合性和輔助性的原則,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越性,實現多媒體與英語教學的整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