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麗群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他才會樂于學,主動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創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體會學英語的樂趣。
【關鍵詞】快樂學習 學習興趣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是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因此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快樂的學習,激發和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對英語教學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能夠愉快地學習英語呢?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我個人的幾點做法。
一、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參與中快樂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因此教師要抓住教材特點,抓住學生學習語言的一般規律來設計教學課堂活動,選擇恰當的教法。讓學生有效地參與課堂活動時要注意:1.創設情境引出教學內容,降低學生對課文句子的理解難度;2.演練時要從簡單的先開始,然后慢慢加深難度;3.語言表達設法在情境中進行,激發起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發起生生互動,開始小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巡視并參與其中,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攻克重難點。當發現大多數學生能較好地掌握課文時,即可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展示,如仁愛版七年級上冊中 “小猴子找媽媽”的故事內容較簡單,所以在對話表演中,基礎差的學生就能夠基本理解課文內容,并能配上動作,變換音量、音調,將對話內容表現得栩栩如生;基礎好的同學還可以適當的創新,并對故事進行引申。待課文內容完全熟悉后,學生們就能自編自導自演,添加內容,配上音樂,編排成生動形象的課本劇,這樣一來就能大大提高全班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學生們通過這樣的活動就能在心理上產生成就感,而這樣的成就感又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教師利用學生學習的這一特性,就可以多多創造機會給學生自我表現,讓學生發揮出他們自身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對他們的理解進行指導,告訴他們這些理解的一些偏頗,并對他們理解的正確之處進行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既能讓學生們很好的理解課文,還能增加學生們對于學習英語的自信,在自信中快樂的學到知識。
二、創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中快樂學習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教師只有愛學生,學生才會與老師親近,并相信老師,接受老師的教導,有的學生還會因為老師的愛而非常主動的去學習。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十分必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出生機勃勃的課堂氣氛,形成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英語學習氛圍,從而消除了學生對老師的戒備心理。教師用理解、關心和愛護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定會以輕松愉悅的心情參與到教學中,主動要求進步,富有上進心,如果是這樣,那學生難道還會學不好嗎?
在課堂中教師注重和學生進行互動會引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剛步入初中的學生對英語課堂還不太熟悉,而第一節英語課正好是學習用英語來介紹自己,我用頭飾扮演了一個同學們所熟悉和喜愛的卡通形象喜洋洋,走到他們中間和他們握手打招呼“Hello,I am Xiyangyang ”。學生頓時覺得親切了起來,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學生們的距離,于是第一堂課進行得很順利,很愉快,學生們對我的印象也十分的好。當面對一些膽小的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時,我便會輕輕地走過去,握握他的手或是摸摸他的小腦袋,并用充滿信任的目光看著他,對他說:“Dont be shy,you can do it!”有了老師的鼓勵,膽小的學生也敢發言了,慢慢的也找到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對待英語變得不再膽小了。
三、創設情景,直觀形象地進行教學
由于中學生缺乏豐富的經驗和廣闊的知識面,我在教句子時盡可能用直觀、新穎、有趣味性的材料讓學生去理解和接受。例如我在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這三句問候語時,我畫了幾張圖片:1.早上去上學,2.下午打籃球,3.晚上做家庭作業。讓學生根據圖片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們都很感興趣,躍躍欲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仿佛學生進入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又如在教單詞“eat,drink”時,我先做示范,“eat”就動嘴巴,“drink”就做喝水的動作。邊讀邊做,重復幾次,這樣學生就能既快又準確地區分這兩個詞,很輕松的就理解了這兩個詞的含義。可見教師在使用情景,直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進了他們學習英語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四、對學生要充滿信任,多多關愛和鼓勵學生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始終牢記對待學生要以“愛”為首,教師只有耐心細致的去愛護學生,他們才會認真的去享受你的每一堂課。在課堂上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學生,讓學生能夠大膽發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培養了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例如我班上有位女學生由于學習方法不對,性格又內向,上英語課從不發言,所以每次考試英語成績都不理想,班上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她,認為她是班上最笨的學生,她自己也很自卑。當我得知這種情況后,我就常常在英語課上給她提供發言的機會,并且用充滿信任的目光看著她,鼓勵她大膽地說英語,如果她有說得不對的時候,我就會對她說:“Never mind! Keep trying! You can do it!”等鼓勵性的語句來樹立她的自信心。漸漸地,在英語課堂上她不緊張了,也能正確讀出老師所教的單詞、句子等,有時她還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結果她進步很大,英語成績很快就提高上去了。
可見,教師只有把愛、信任給予學生,寓于教學中,學生才會感到親切,才會喜歡上你的課。
五、運用積極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尊重個體差異,注重過程評價,重視學生的體驗,讓學生都能參與到英語的學習活動中,而不是讓每個學生面對一個標準,產生壓抑感和挫折感,而應建立能激發學生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批評往往是一種阻礙學生發展的因素,學生一旦受到了批評,就會很被動的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甚至對這門學科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的生理、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俗話說:“自己是最大的敵人”。只有戰勝自己,才能獲得成功。如:在英語課上我叫一位上課很少發言的同學,他非常緊張,不敢回答,我用信任的眼光看著他,并對他說:“I believe you.”遇到他回答不上來的,我就請其他同學幫忙,這樣既打破了學生回答不上來的尷尬局面,也發揚了同學間互助友愛的精神。因此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有利于幫助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總之,英語課堂上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愛上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快樂享受學習的每一天。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曉東.英語趣味教學.
[3]喬春紅.多管齊下,構筑快樂英語課[J].科學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