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雄
【摘要】英語的使用越來越受到全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在我國不斷走向國際化的路途上,對人才的英語能力要求得越來越高,教育界以及社會公民對英語的教學也越來越重視,我們從教學科目的設置就可以看出這一點,英語教學是和語文、數學相并列的。但是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農村英語教學,本文將主要以農村英語教學為探討主體,討論一下農村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
【關鍵詞】農村教學 英語教學 學生主體意識 策略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提升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一教學理念備受推崇,“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成為了每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備的教學素質。這一教學理念完全的改革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它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而言,有些地方的教學對這一教學理念的理解和應用并不是足夠讓人滿意,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依舊占主導地位,特別是在發展得比較緩慢的農村教育。筆者作為一個從事農村英語教學多年的教師,看到了當前農村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下文仔細探討如何在農村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讓學生體會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要培養和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意識,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地位,以及其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只有先認識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了,才能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夠對其學習過程造成影響。尤其是對于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來說更是如此,首先,農村教學本就相對落后,更加需要對新課程的理念進行學習,對新課程理念進行改革;其次,初中學生正處于發育高峰期,其自尊心強烈,渴望得到家長、教師以及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好促進作用。
教師除了需要做到尊重學生之外,還需要理解、信任學生,這是建立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特別是在農村英語教學中,這點體現得更為明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由于資源較少,教師教缺乏,學生的視野不夠開闊,學生會覺得英語是一個很難、很“高大上”的學科,覺得自己學不懂,有得同學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這些表現為學生不敢大聲說英語,生怕自己說錯了,在課堂上也不敢大膽的、主動的回答問題,使得整個英語課堂枯燥無味。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信任就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不能夠因為學生的發音不標準而批評學生、甚至嘲笑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考慮,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所在,鼓勵學生。此外,教師更要充分信任學生,教師的信任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總而言之,師生的良好關系能夠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
二、因材施教,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聽說習慣
培養農村初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意識,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反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夠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需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特別是“聽說”習慣。
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始正式接觸系統的英語學習,學生對英語學習會有一定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時期,也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和“說”的習慣。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讓學生養成善于“聽英語”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傳輸一些學習英語的好處以及有趣的故事,或者可以融入一些英語國家的有趣習俗或者文化,對于初中生來講,文化差異往往能夠有效地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就會自主的進行學習,對課堂上的教學有期待感,在課外也會自己收集一些資料觀看,在這樣自主支配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就會養成常聽、多聽的良好習慣。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養成善于“說英語”的良好習慣,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上設置一些疑問,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學會發問,并且學會用英語思維來解決問題,總結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無論是發問,還是總結,都是培養學生“說英語”的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舉辦一些英語活動,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比如說舉辦英語角、英語歌唱比賽、英文小短劇等等。
此外,教師除了要做到因材施教之外,因人施教也是很重要的教學原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要充分的了解學生,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更加要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方便教師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溝通方式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是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的一大表現之一。
三、結語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也是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一種表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最基本的策略,只有教師與學生相互尊重、信任,師生之間才可能真正的溝通、交流,學生才能夠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也要對了解每一位學生,教學要因材施教、更要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重視,感受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周琴.農村中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