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平
【關鍵詞】 物理教學;實驗;教學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4—0064—01
中學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一直在物理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實驗作為最直接、最形象的教學手段,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途徑之一。可見,加大實驗教學的改革力度、優化實驗教學方式、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是物理課程教改的關鍵課題之一。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搞好物理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做好課前準備,制訂明確的教學目的
物理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要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教師的課前準備必須要非常充分。一般情況下,為確保實驗成功,教師必須課前就讓學生熟悉實驗儀器的性能,熟練實驗操作的流程,掌握實驗步驟、關鍵點等,力求對整個實驗過程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
教學目的是課堂教學的最終要求,物理實驗必須要圍繞教學目的,服務于教學目的,避免盲目教學,只為實驗而實驗。因此,切實地制訂教學目標,既要符合整體教學大綱的要求,也要分析學情,符合學生自身現狀。
二、立足能力培養,變演示為動手操作
立足于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目標,改變原來教師操作、學生觀察的實驗模式,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實現這些目的,就要設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教學中來,要鼓勵學生親自動手,認真思考。
如,在教學“溶解和融化的概念”時,可以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際實驗操作。首先把氯化鈉放入盛水的試管里,用酒精燈加熱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物理變化,理解物理現象。然后把海波放入試管中加熱,觀察出現的物理變化,學生就很容易感性理解溶解和融化兩個物理現象的區別。
三、重視探究合作,提高教學效果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通過科學分組開展探究,以合作促進學習是提高育人質量、提升教學效果的好方法。教師首先要科學合理地把學生分成若干個探究小組,注意不同水平、不同性格學生之間的分配,以確保每個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按實驗要求積極認真地開展工作。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操作技能,引領學生實際參與實驗活動,注重學生參與探究的過程體驗,最終利用小組間良好的合作探究來獲得物理知識。如,在講授“阿基米德定律的影響因素”時,由于涉及到液體密度、物體密度、排開液體體積、物體體積、物體現狀、物體沒入深度等若干影響因素時,可以給不同小組分派一個或者兩個任務來完成,通過實驗獲得結論,最后把所有的小組結果匯總出來。這樣通過每個小組分配不同任務協作完成一個實驗的方式,既讓學生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識,又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培養創造性思維,重視課外實驗活動
物理現象奇妙有趣,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學生通過實驗驗證結論的心理。初中物理教學應該充分發揮這種學科優勢,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小實驗往往取材容易、貼近生活、便于操作完成,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鍛煉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可以說,學生的課外小實驗,都是一種特殊的、直觀的實踐。在動手完成各種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學習欲望強烈,因此通過親手制作、驗證掌握到的物理知識印象更深刻,記憶更牢固。
如,在“電磁鐵”的學習中,就可以讓學生課外進行制作,掌握自制電磁鐵的方法,并將個人制作的作品進行展示。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課堂上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再如,制作水果電池、帶電的報紙、帶電的氣球等小實驗都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通過做小實驗達到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的目的。
總之,實驗教學在物理課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當下初中物理教材中大大增加了實驗比重的情況下,作為一名中學物理教師,有責任、有義務高度重視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科學素質,以此來提高物理教學的整體質量。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