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婧
【關鍵詞】 數學教學;課前準備;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4—0101—01
所謂課前準備,指的是為上數學課所做的一切準備。準備既包括了知識方面的準備,也包括了學習用品的準備、課前行為的準備等等多個方面。在這些準備中,知識準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知識準備指的是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溫習,并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學習用品的準備指的是準備好上數學課所需要的學習用品和工具。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課前準備談些自己的體會。
一、課前準備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作用
(一)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小學生在進行課前準備時,無論是在知識方面,還是在學習用品等方面,都能夠為課堂學習增強信心。小學生做好知識方面的準備,不僅僅能夠大概地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通過預習這些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還能夠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而課前準備學習用品能為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他們能夠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在課堂教學時,課前準備比較好的學生更容易在課堂中積極發言,得到教師的表揚,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他們在課堂學習中也充滿了自信心。
(二)促進整個課堂教學更好地開展
學生通過課前準備,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大概進行了解,有利于對知識的掌握。在進行課堂預習時,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到課堂知識哪些簡單,哪些難。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真正地感受到學生課前準備為課堂教學帶來的方便,使整個課堂教學氣氛融洽、活躍。教師講得生動,學生回答得及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容易,教師對于課堂教學調控也更加嫻熟。
二、如何進行數學課前準備
(一)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學生進行課前準備,良好的預習習慣極其重要。課前預習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新課的內容及總體結構,并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疑問,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
良好的預習習慣有利于對教學內容的有效理解,因為學生明白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而可以有針對性地聽講,從而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比如,在進行概念性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閱讀式的預習單讓學生預習。如,教師在講授“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時,進行如下設計:1.學一學:(自學書本相關章節)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 加法結合律( )。2.試一試: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3.想一想:加法兩個運算律有什么用? 當進行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面積講解時,教師可以結合這節課的特點,讓學生剪下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然后將其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三角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實踐證明:這些良好的預習內容可以使預習效果實現最佳化。
(二)讓學生樹立課前準備的意識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培養他們課前準備的意識。學生在進行數學課堂學習之前,常常會發現自己的學習工具沒帶或者自己的課本沒帶,這些學習工具沒帶會影響整個課堂學習的效果。小學生本身模仿性強,可塑性較大,但自我控制和自我規范意識較差。因此,教師要樹立學生具有良好的課前準備意識,要通過表揚課前準備表現好的學生,來讓其他學生模仿,激發學生學習榜樣、爭當榜樣的熱情。
(三)教師要持之以恒地監督和提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自身的學習意識和約束意識相對較差。教師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監督和提醒學生尤為重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預習內容的布置,保證學生能夠有范圍地進行預習。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課前需要準備的學習工具,如筆、尺子、作業本等進行檢查,遇到準備不是特別充分的學生要進行提醒,使學生能夠保證課前準備活動很好地開展。教師的監督和提醒對于學生而言,既是一種督促,又是一種鞭策。而對于教師自身而言,則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延續。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