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娥
【關鍵詞】 數學教學;分數應用題;解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4—0123—01
在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怎樣給學生講授解題方法一直困擾著任課教師。其主要表現為解題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學得枯燥,學習效果不佳。如何破解這些問題一直是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一道難題。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積累,歸納總結出了分數應用題教學中的解題方法,包括“拼湊法”、“轉化法”和“等量代換法”等。下面,就此詳細進行闡述。
一、采用“拼湊法”解答分數應用題
拼湊法在解分數應用題時非常有用,這種方法往往可以將不能整除的數量關系轉化為可以整除的關系,使問題簡化。在一些分數應用題中,往往會出現數量不能被整除的情況,而執意相除則得到不符合實際的情況。比如個人、輛車等等。這些數量關系都不符合邏輯,不能直接簡單相除,要想辦法拼湊成可以整除的數量關系再計算。
例1 歡歡家有3個孩子,年齡從大到小分別是歡歡、樂樂和笑笑。一次,歡歡爸爸去商店買回來了17顆糖,并告訴他們,歡歡分總數的,樂樂分總數的,笑笑分總數的,而且不能將糖果切開來分,這可把三兄弟難壞了,小朋友,你動動腦筋,為他們分一分好嗎?
這道題如果用一般的思維,真不好解,因為3、6、9都不是17的約數,不能整除,那怎么做呢,我們不妨采取拼湊的方法,假設向鄰居借了1顆糖,加到買回來的糖果里,總數變為18顆,此時,分配就變得很容易了:
歡歡:18×=6(顆)
樂樂:18×=3(顆)
笑笑:18×=8(顆)
剩余的1顆還給鄰居。
二、采用“轉化法”解答分數應用題
分數應用題中的分數關系往往可以轉化為較為簡單的整數運算,利用整數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行解答。
例2 某手機專賣店庫存有手機若干部,第一個月賣出全部的,第二個月賣出剩下的,第三個月比第一個月少賣,還剩50部,這批手機共多少部?
本例題切入點在于將第一、二、三個月賣出的量全部轉化為其占總數的幾分之幾,從而找出數量之間的對應邏輯關系。解法如下:
第一個月賣出占總數的量:1×=
第二個月賣出占總數的量:(1×)×=
第三個月賣出占總數的量:×(1-)=
剩余數量與其所占總數的量:=1500(部),可知這批手機共1500部。
三、采用“等量代換法”解答分數應用題
所謂“等量代換”法,就是指題目中相同或相當的量在解題過程中可以互相代換,化繁為簡,目的是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得出邏輯關系式,順利解答問題。
例3 某新華書店有工具書、教材和小說共20000冊,其中工具書數量是小說的,教材數量比工具書的2倍還多500本,小說是教材的,求各類書籍數量有多少冊?
解:根據題意,列出各等量關系:
工具書+教材+小說=20000 ………①
工具書=小說 …………………②
教材=2×工具書+500 ………………③
利用等量代換法,把②代入③式,得:
教材=2×工具書+500=2×小說+500=小說+500 ………④
同理,將②、④代入①,得:
小說+小說+500+小說=20000 ………⑤
解⑤,得:小說=7800(冊),工具書=3900(冊),教材=8300(冊)。
等量代換的前提是兩個量之間必須有等量關系,如果題目中沒有明確給出兩個量的等量關系,就需要用一個中間量進行轉化,從而得出這兩個量之間的等量關系。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