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玉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后圍手術期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方法 54例進行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5例)與觀察組(2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嚴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以及應激性胃潰瘍出血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后圍手術期應用臨床路徑護理, 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搭橋術;圍手術期護理;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61
急性冠脈綜合征屬于冠心病的一種嚴重形式, 具有病情發展快以及較高病死率等特點。冠狀動脈搭橋術是現階段對冠心病的有效治療方法[1], 在近幾年的護理工作中發現, 進行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后患者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并發癥, 例如排便不暢以及術后康復活動較差等[2]。為了探究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后圍手術期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 現選取本院54例進行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的患者分組研究, 具體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54例進行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全部患者都滿足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的適應證。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25例)與觀察組(29例)。觀察組中男18例, 女11例, 年齡最小58歲, 最大81歲, 平均年齡(60.2±7.08)歲。體重(65.17±15.23)kg。文化程度:10例初中及以下, 12例高中及以下, 7例大專及以上。術前心功能Ⅱ級6例, 占20.70%, Ⅲ級11例, 占37.93%。Ⅳ級8例, 占27.59%。對照組中男16例, 女9例, 年齡最小59歲, 最大80歲, 平均年齡(60.1±7.80)歲。體重(65.15±15.20)kg。文化程度:8例初中及以下, 9例高中及以下, 8例大專及以上。術前心功能Ⅱ級8例, 占20.70%, Ⅲ級10例, 占37.93%。Ⅳ級7例, 占27.59%。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如定時給藥、保持病房內的干凈整潔等;觀察組實施臨床路徑護理, 具體情況如下。
1. 2. 1 患者入院第1天 將急性冠脈綜合征介入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效的講解。實施入院宣教、飲食規劃、入院評估以及制定護理方案等。
1. 2. 2 第2~7天 對患者病情進行有效的控制, 對藥物給予充分介紹, 對活動進行有效指導, 給予有效心理支持, 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大力的宣傳教育。
1. 2. 3 手術前 將手術的相關知識充分的講解, 并對手術前與手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 并對相關藥品與手術用具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檢查。抑郁是患者術后引發心肌梗死的關鍵危險因素, 能夠致使心臟猝死等心臟事件的發生率明顯提高。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病以及康復不僅與生物因素存在一定的聯系, 同時還與患者的自身情緒存在較大的聯系。手術前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能夠促使患者不良情緒的明顯緩解, 維持穩定的心態。在對護理計劃進行制定的過程中, 根據患者間的差異, 選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內容與有效的溝通方式, 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 積極配合治療, 保持良好的情緒。
1. 2. 4 手術中 經常對患者的衣服、床單進行定期的更換, 指導患者勤飲水, 便于將造影劑充分排除, 患者食用低鹽、低脂以及易消化的流質食物, 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與并發癥發生率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
1. 2. 5 恢復期 嚴格監測患者的病情, 并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 對疾病的預防知識進行大力的宣傳, 同時對于簡單的急救知識與認識進行有效的講解與評價。
1. 2. 6 出院時 出院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宣傳教育, 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進行有效的測評, 最后辦理出院手續。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并發癥出現例數、患者滿意度以及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其中患者滿意度采用百分制評分方法進行測評。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4例低心排出量綜合征, 2例嚴重心律失常, 3例心包壓塞, 13例胸腔積液, 4例腎功能不全, 1例應激性胃潰瘍出血, 2例心肌梗死;對照組11例低心排出量綜合征, 4例嚴重心律失常, 5例心包壓塞, 15例胸腔積液, 6例腎功能不全, 2例缺氧性腦病, 9例應激性胃潰瘍出血, 6例心肌梗死。觀察組患者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嚴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以及應激性胃潰瘍出血的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及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平均術后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一般情況下在患者明確手術指征的幾個小時內, 極易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以及應激性胃潰瘍等并發生, 同時, 心前區心悸等術后不良反應比例也較高[3], 所以, 必須對患者的心功能、尿量變化情況、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檢測, 對行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的患者具有重要影響。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對冠心病的治療效果顯著, 可以促使缺血心肌的供血較快恢復, 能夠根據護理方法在某種程度下進行有效的控制, 例如對康復護理效果不斷完善等。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 觀察組患者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嚴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以及應激性胃潰瘍出血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平均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后圍手術期應用臨床路徑護理, 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黎鳳群, 李榮, 凌云清, 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搭橋術后圍手術期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觀察.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13):48-49.
[2] 高翔宇, 李虹偉, 陳暉, 等.尿毒癥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脈介入診療安全性及療效觀察.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3, 12(18):1457-1458.
[3] 李雅瓊, 徐東, 尚學斌, 等. 80例急診冠脈搭橋的臨床療效分析.北京醫學, 2012(7):535-538.
[收稿日期: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