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鳳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云南 曲靖 655000
?
臨床護理
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300例中的應用
周竹鳳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觀察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600例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在此基礎之上,實驗組采取人文關懷護理,觀察與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兩組HAMA評分、HAMD評分均優于本組干預前,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效果顯著,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耳鼻喉;內窺鏡檢查;人文關懷
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是臨床上一種較為普遍的檢查手段,通過該項檢查,可幫助臨床醫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疾病,并為疾病的治療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1]。但是,在進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時,往往會因為一些因素的影響,例如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內窺鏡認識的不足等,進而對內窺鏡檢查造成一定的影響,最終影響疾病的診斷與治療[2]。因此,為確保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順利進行,強化內窺鏡檢查的護理,顯得至關重要。為了解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中的臨床價值,筆者對我院所收治的300例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患者采取人文關懷,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600例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00例。實驗組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年齡17~72歲,平均年齡(42.1±5.2)歲;文化水平:81例大專及其以上,48例高中與中專,171例初中及其以下;檢查部位:83例耳,94例鼻,123例喉。對照組中男性165例,女性135例;年齡17~72歲,平均年齡(42.1±5.2)歲;文化水平:76例大專及其以上,78例高中與中專,146例初中及其以下;檢查部位:79例耳,88例鼻,133例喉。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內容為:對患者說明內窺鏡檢查的相關知識,告知其在檢查過程中需做哪些配合,且告知其一些注意事項。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取人文關懷護理,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以便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科學的評估[3]。若發現患者存在緊張、害怕、擔心等不良情緒,應了解其原因,同時依據患者的具體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方案。具體措施:①檢查前的干預:為保證患者能夠以更好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檢查,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患者,以友好的態度對待患者,且對其進行自我介紹,并說明內窺鏡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對內窺鏡檢查的畏懼[4]。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全程陪伴在患者身旁,并給予細心、周到的服務,進而緩解其對檢查的不良心理,確保檢查的順利進行。另外,護理人員還可向患者說明具體檢查的時間、檢查的過程等,介紹檢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以便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進而緩解其緊張、不安的心理。②檢查中的干預:在即將開始進行內窺鏡檢查前,護理人員應先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檢查,檢查中應該怎樣配合發音,以便提高檢查的效率;還應告知其在檢查時可能會出現的各種不適癥狀,如嘔吐、惡心等,并告之患者這些屬于正常現象,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可讓患者提前做到心理準備,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在檢查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不斷詢問患者的感受,幫助其尋找到一個較為舒適的檢查體位,通常情況下,采取坐位進行檢查[5]。若檢查時發生惡心、嘔吐癥狀,可指導患者做深呼吸或對合谷穴進行指壓[6]。另外,還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呼吸、心率、血壓等進行嚴密的觀察,一旦出現異常,需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處理。③檢查后的干預:檢查后,若患者并未出現異常情況,即可離開。檢查后由于受到麻醉藥物的影響,患者會感到咽喉腫脹,此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待麻醉消除后,咽喉腫脹感會自動消退,讓患者及其家屬無需擔心[8]。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叮囑患者在感到咽喉腫脹期間,應小聲說話,不可吸煙飲酒,小心進食,避免發生嗆咳。另外,護理人員應定時巡視,且觀察或詢問患者的感受。

2結果
2.1干預前后的焦慮與抑郁情況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HAMD評分相比較,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HAMD評分均優于本組干預前,差異顯著;且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的焦慮與抑郁情況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2.2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實驗組中有165例十分滿意,85例滿意,41例較為滿意,9例不滿意,其滿意度為97.0%。對照組中有102例十分滿意,89例滿意,43例較為滿意,66例不滿意,其滿意度為78.0%。組間滿意度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大部分接受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病患,對有關的專業醫學知識認識不足,且在檢查期間害怕發生疼痛,又或是害怕發生交叉感染,尤其是在實施局部麻醉之后,會感到咽喉腫脹、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等一系列癥狀,會出現各種不良心理,如擔憂、緊張、不安、焦慮等。而在這種情況下,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檢查的開展,甚至有一些患者因為身體不適而中斷檢查;也有患者可能會和醫護人員發生矛盾,繼而引起糾紛。所以,在實施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時,應采取有效地護理干預措施與之相配合,以確保檢查的如期開展。
人文關懷,指的就是關懷人的生存情況,肯定人的尊嚴,追求人類的解放與自由[10]。而在護理工作中,人文關懷表現為:護理人員將自身所獲取到的專業知識內化,隨后自覺的對患者予以情感方面的付出,即關注其精神狀態,撫慰其不良心理。該種護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病患為中心”,其將對病患的關懷作為所有護理工作的起點與終點[11]。在內窺鏡檢查時對病患予以人文關懷護理,不斷關心、尊重病患,使其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懷,繼而拉近彼此的距離,增加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從而促進檢查的順利進行,且實現護理滿意度的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實驗組,其干預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均優于本組干預前及其對照組干預后;同時,從護理滿意度角度而言,實驗組比對照組患者高。由此可見,對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效果顯著,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趙立華.淺談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3(1):151-152.
[2]王旭霞.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模式應用[J].醫學信息,2014,9(3):388.
[3]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4]周加玲.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人文關懷問題探討[J].醫學信息,2014,31(32):176.
[5]付永紅,常秀芬.淺談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10):5833.
[6]童云娣.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9):2005-2007.
[7]石敏,王麗華.對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42(21):78-79.
[8]葉慶云,易仲瓊.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5(8):1897-1898.
[9]時松月.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27(17):194-195.
[10]楊淑青,黃桂芬,姚麗芳,等.耳鼻喉內窺鏡檢查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的實效性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31(14):206-208.
[11]張霞.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6(9):80-81.
(收稿日期:2016.01.27)
【中圖分類號】R473.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7-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