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霞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不能是單純地教,更多的應該是導。教師角色的變化,要求我們的教學要突出一個“學”字,引導學生學得主動、得法,學出效果,最終要“尋找一種教育方式,使得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的境界。
[關鍵詞]化學; 實驗課;小組合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實驗的探究功能及其教育意義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探究性實驗在新課程和教科書中大量地出現。在探究性實驗中采用合作學習策略,以此為突破口,不失為一種方法。本文對在化學實驗課中如何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進行了初步的探究。
一、新課程理念要求為學生發展提供機會
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教學活動的歸宿和核心。究竟讓學生往什么方向發展,決定著我們課程改革的成敗與否。
1.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各種實踐。傳統的教學,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死知識,學生成為裝知識的容器,這種填鴨式地喂飽學生雖說也是一種發展,但是一種低層次的發展,因為它忽略了學生的因素。而真正符合當今教育新理念的教學應該是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激勵學生主動地從事各種實踐探索,因此化學教師在化學實驗課中應盡可能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主動和自主發展。
2.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人的能力中最關鍵的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展新知識的能力等,這種能力獲得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參與各種自主合作學習的活動,而化學實驗課正是這些最佳途徑中的一種。
3.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使學生得到最優化發展的同時,又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學習最優化是指學習者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資源,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選擇建構、整合最佳的學習方案,從而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學習。學習者面對復雜的綜合性問題時,在依靠個人現有的知識和能力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就需要借助學生的集體智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有的善于發現,有的善于言詞,有的善于管理。教師應在實驗課中因勢利導,既可解決重共性輕個性的“行為失調”病癥,又可防止學生個性潛能的片面發展,使化學實驗課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創造性發展的力量源泉。總之,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
二、實驗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實驗學習過程和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的各種疑問、思維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的過程。化學實驗課不僅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種特殊的實踐過程,學生在實驗活動中能展示自我,發展自我。離此便談不上學生的真正發展。合作學習是目前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最富有成效的教學策略之一。它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最終共同達到學習目標。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合作實驗學習方法和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有指導型、過程型、結構型、探究型等,在初中化學實驗課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型方法和策略,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課前指導。每做一個實驗,都必須做課前指導。如從網上搜索,查閱有關實驗項目的相關信息資料,溫故知新等。例如,在乙烯的教學過程中,在驗證乙烯的化學性質時,可以將其設計成如下過程:向學生提出質疑:在制取乙烯的同時,還生成什么物質,如何檢驗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而不是其他物質?教師將小組分好之后,可指定各組組長,再由組長去組織相應活動。組長可以先組織本組成員進行小組內討論,將所有可能的情況羅列出來,并且分析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討論如何設計實驗去驗證。再由小組長對本組人員進行分工,明確各人該做什么,如何設計,記錄相應的現象,并且做出相應的解釋。實驗結束后,組長將本組情況匯總,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實驗小組的集體智慧比教師硬性決定一個實驗方案所帶來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步:分工合作。實驗方案確定后,在實驗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應分工合作,如實驗中遇到障礙,應當有的負責查資料,有的負責請教師指導等,做到人人動手,個個進入角色。遇到意見分歧,心平氣和地分析、提煉,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然后帶著一系列新問題再查閱、再思考、再組織,如此反復,使學生擴大閱讀面、知識面,最后達到實驗的學習目標,形成小組的實驗總結報告。整個過程,生生間的交互作用和影響不是一次性的或間斷的,而是一個鏈狀循環的連續過程。
第三步:成果展示。步驟一是對每個實驗小組的實驗報告進行評選。教師先讓各組代表對自己的總結報告自評,然后各組互評,最后由教師作出綜合評價,并作書面鑒定。評判以“實驗方案是否科學,裝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達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報告語言是否流暢”等五個方面作為標準。按“好、較好、一般”三檔評分。步驟二是將好、較好的總結報告張貼在教室學習欄上,進行展示。讓學生享受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
第四步:討論反思。展示之后,教師應讓出一定時間給各實驗小組討論,總結每次實驗的經驗,成功在哪里,失誤在哪里,并提出彌補的方法。這樣,讓每個參與者在課前查閱時擴大知識面;在實驗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發展,在課后增進團結合作。這種具體反思使學生能總結得失,認識協作精神在實驗中的重要性,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
每次實驗過程雖然都由學生自主決斷,教師起指導者和協助者的作用。但教師在組織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小組的規模不宜太大; 2.克服不均等的參與機會; 3.掌握適時介入的時機和火候; 4.教師要善于反思。
三、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并及時反饋
小組的活動需要從外界得到及時的反饋,需要有人分擔困難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樂和給予贊賞與鼓勵,教師在這方面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活動的進程和最終的結果。比如在課后將小組合作完成的實驗裝置設計圖或實驗報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展示等。在化學課堂中,無論是在學生分組實驗時還是設計裝置圖時,作為教師都應當努力融入學生的討論中,作為伙伴分享學生們的發現,和他們一起想辦法,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幫助。在互動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雙方都能感受到需要與被需要,分享很多積極和美好的情感體驗。
總之,化學實驗課給學生提供了研究性合作學習的好場所、好機會,它讓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動手動腦、提高能力、發展個性特長,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在平時實驗課中應大膽嘗試。
參考文獻:
[1]孔凡哲.上好課有效技能[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02):963-964.
[2]柳曉萍.中學課堂教學開展合作學習的現狀調查及分析[J].新課程研究,2010(185):142-143.
[3]李宏偉,李志方.提升高中化學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4).
[4]張麗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558-559.
[5]王文文.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和實踐[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5):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