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天麗
[摘 要]小學數學中的口算,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技巧的基本訓練,屬于教學要求之一。教學中,教師應清楚的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采用恰當的應對措施,提高小學數學口算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口算能力;存在問題;提高措施
口算是指不借助于任何計算工具,只憑思維和語言而進行的計算。口算是一切計算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口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對于如何加強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成為擺在廣大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但在小學數學口算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問題,下面就目前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小學數學口算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結果,輕過程
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師,大部分都認為口算比較簡單,都沒有積極的研究教法和學法,只重視學生的計算結果,忽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以學生計算正確為目標,不愿花時間去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比較、評價各種解題思路的優劣,不愿在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上下工夫,忽視學生思維敏捷性與靈活性的培養。還有一部分教師滿足于機械地按照法則進行詳盡的、展開式的計算思維過程,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很多算理都不清晰,往往都是邊學邊忘,對學生口算技能的提高,產生嚴重阻礙。
2.練習形式單一,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如今的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中,很多教師任然是在為學生考高分而作準備,在平時的口算練習中,教師都是在傳授學生考試的技巧和方法,教學方式單一。加之傳統“尊師”觀念的嚴重化,很多的教師都不能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至于我們的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不能實現互動化,教師不能和學生有效的溝通,不能在課堂上或者平時進行口頭計算訓練,很多的口算練習都是學生用筆代替。很多教師都不會根據學生各年齡段的心理特征,設計不同形式的題目吸引學生的眼球,只會跟著教材趕進度,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
3.忽視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只是知道一味的傳授學生技巧,忽視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數學知識既來源于生活,也將在生活中得到運用,特別是口算,如果在教學中教師適當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例如,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些買菜的經歷,計算菜的價錢,打車的過程中計算車費等),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口算能力,也能讓學生明白學有所用,增加學習的信心。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口算能力提高措施
1.重視思維過程,形成口算技能
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理解法則階段,學生總是進行詳盡的、展開式的思維過程。在形成計算技能的計算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在逐層次地簡略、壓縮,計算的步驟逐步地簡化,計算推理過程逐漸簡縮。最后,由于計算技能熟練,一些簡單的計算能脫口而出,實現計算思維活動的“自動化”。應遵循先慢后快的教學原則。訓練初期,可側重于法則的理解和基本計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確,不要求速度,著力于鞏固口算知識,為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礎。隨著知識的深化,可在練習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強算法指導,引導學生逐步簡化思維過程,形成口算技能。
2.運用多種方法,逐步形成技能
低年級兒童思維表象性強,易定勢,一旦得不到合理訓練,很難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訓練中我采取以下幾種方法:①視算聽算結合練。視算和聽算是口算練習中兩種基本形式。視算是通過用眼看題,用腦算題,用口讀題說出得數;而聽算則要求通過耳聽、腦記和計算方能算出得數。我在每節課之前經常利用幾分鐘進行視算或聽算,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眼、耳、腦、口等多種器官的同時參與,使其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并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得發展。②個別集體分別練。在集體練習的同時,針對部分思維慢、接受能力弱,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則利用課后時間,不厭其煩的先教會他口算方法,再讓他們與水平相當的學生進行口算比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并從中找到學習的自信心。③新舊知識同步練。低年級學生對新知識接受得快,但遺忘也快。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新舊知識同步練習的方法,減少了學生對知識的遺忘。④記憶規律靈活練。對于個別記憶差、效率慢的學困生,就采用特殊的教學方法。⑤分散集中經常練。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長期訓練的結果。如:在一年級上學期先教學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再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接著在一年級下學期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先每階段分開練,再加減法集中起來練,并要求學生能根據一道加法算式想出兩道相關的減法算式,進而要求能根據相關的三個數如8、6、14很快地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這樣通過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訓練,使學生能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
3.生活實際引出計算教學,提高口算能力
要想會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學的關鍵。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發學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識。如何達到這種效果呢?那就是從生活實際引入,讓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可以設置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去發現。首先在引入環節設置情境,小兔子要請客,它為好朋友準備了兩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準備了幾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幫小兔子算一算嗎?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動物進行引入,學生會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幫助小兔子算一算,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在學生考慮了一會兒后,教師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嗎?這時學生就會深入思考該怎么辦,于是湊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學生發現了,既從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湊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從第一盒中拿出兩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湊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學生從動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觀地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這時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學生就會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進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還在于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的進位加法時能夠進行知識間遷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學生在計算中遇到了問題也能根據算理推算出不會算的題目。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設置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
三、結語
口算訓練要注重算法的指導,口算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的教學之中。小學特別是低年級,只有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參考文獻:
[1]韋豪將,郭利群.小學數學課堂口算教學有效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238-239.
[2]曹亞林.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學導報,2016(1).
[3]薛廷會.如何優化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教學效率[J].青春歲月,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