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欣
摘 要:新課改要求改“被動學習”為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實踐,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從而轉變師生角色,實施課堂有效教學。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對待所有的學生,應該獨具慧眼,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自主 ;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6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37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模式的特點是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合作意識得以培養。作為政治教師,我們必須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角度出發,重視審視、定位我們的教育教學,樹立“人本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一、思想政治課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意義
樹立“人本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這特殊的使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在于教育。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以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效率低下”的現狀。為此,筆者以課程標準、高考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增強了政治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實踐中形成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二、高中政治課實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方法
(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問題產生疑問時,才能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
(二)善于把握隨機課堂
實施“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的課堂是一個開放隨機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提出一些不在教師準備范圍之內的問題在所難免,關鍵是教師如何去應對和處理這樣的問題,與此相關的便是教師的應變能力和知識積淀。在開展教學前,教師雖然會盡可能完善教學設計,但是這個框架卻很可能被突如其來的狀況所“破壞”,而教師的應變能力便是處理這種狀況的關鍵。對于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改變原來的探究設想;對于沒有什么探究價值的問題,教師也要能妥善處理,一方面要提倡和鼓勵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另一方面能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重點展開教學。當然,這種應變能力是需要有深厚的知識功底和自信心作支撐的。
(三)以練促學歸納提高
當堂練習是訓練學生思維品質的最佳途徑,通過練習一方面能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另一方面也能通過訓練來發現和總結各知識點相互間的規律,積累方法和技巧,還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努力改變思維定勢,加強科學的思維方式訓練,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多向思維、辯證思維等能力。古代的司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常規讓人脫離水,而是打破水缸,讓水脫離人。這啟示我們在教學中善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求異思維。
(四)合理評價激發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激趣技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并融洽師生關系。比如講解《因果聯系》時,可選用酒駕致人死亡的漫畫,引導學生討論:
1.酒后駕車與去火葬場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2.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對我們有什么指導意義?
這樣既可以激發興趣,引起學生思考,打開智慧大門,引起學生質疑,又可以讓學生把知識從一個情境遷移到另一個情境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培養求異創新能力。
實踐證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政治課教學開辟了嶄新的道路。合作探究是一座精神相融、心足交匯的橋梁,在合作探究這一方沃土上,培養出絢麗的花朵,他們必能 “躍”得更高,“飛”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