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玥
摘 要:英語學困生指的是智力屬于正常范圍,在英語學習方面缺乏學習興趣,并且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低于同階段其他學生的學生。這些學生與同齡人相比較,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差距和困難,需要一定的教育措施給予有效的幫助。但應注重不能把他們稱之為差生,差生的說法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認為差生就是智力差,然而學困生強調的是學習困難。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困生;教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13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51
我們對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了一個系統(tǒng)有效的統(tǒng)計、評價,再結合大量的事實、實例,發(fā)現(xiàn)學困生在學習形成因素上主要與基礎知識、學習時間的投入、學習方法策略、學習動機與愛好以及教師教學方法等有關系。本文就通過幾個方面來闡述學困生的一些特點以及應對措施,進而轉化學習潛能生,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缺乏學習英語的基本興趣,學習意志力薄弱
期中考試結束,我們對高一年級學困生抽樣調差,發(fā)現(xiàn)學困生對英語知識普遍缺乏興趣,求知欲低,意志力薄弱。對于詞匯的記憶更是難上加難,有些學生一碰到較長的閱讀題目就產生畏懼情緒,缺乏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的堅韌意志,這使他們對學習英語喪失信心,進而失去突破障礙的毅力與勇氣,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差,平時貪玩,經受不起誘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學習堅持下去,成績一旦滑坡,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
二、學習方法及策略運用不當
學習方法及學習策略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又一要素,高一學生剛入校,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差,沒有現(xiàn)成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努力尋求最優(yōu)解答、解題后進行總結、歸納、推廣和引申等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注重理解,偏重于課本上機械的記憶,對于所學知識不會比較,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操作系統(tǒng),最終嚴重影響了知識攝入質量與數量,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學困生相對落后的學習狀況。
三、家庭教育滯后
學生的啟蒙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是由家長的家庭教育來完成的,家長對子女的成長起著引導、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有的學生家長經常在家中聚眾賭博,盡管孩子一開始也反對父母這種行為,但由于孩子內心較稚嫩,很容易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響,這樣就會使孩子沉迷于父母的愛好,對自己的學習缺乏興趣。
四、教師教學方法不當
(一)部分教師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教學中往往只重視學習優(yōu)、中等生,忽視甚至歧視學困生,對那些學習優(yōu)、中等生有著很高的期望,而對學困生的期望值普遍較低。在不同期望下產生的教師對不同學生在教學教育態(tài)度上的差異,造成了學習機會的不平等。
(二)少數教師對學困生認識上有片面性
有些教師往往只把學習困難生看作被動的教育對象,而不是能動的主體。認為學生的學必須適應教師的教,而不是教去適應學。他們缺乏對學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視了學困生的學習潛能。教師對學困生學習困難極少歸因到教育教學問題上,而多歸因于學困生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上。
五、轉化學困生措施
(一)培養(yǎng)激發(fā)學習動機,促進學困生的轉變
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保證學生學習注意和樹立學習意向。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表演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最基本形式,每堂課都應以學生為本,優(yōu)化組合,促進學生共同參與。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參與下進行的。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平等、民主、生動、活潑的氛圍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既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又達到交流、矯正、幫學的目的。
(三)把握反饋信息,精心設計練習
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信息的捕捉與反饋,及時采取措施,彌補缺陷,以保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為此,我們在一堂課當中安排了兩次反饋,第一次反饋——嘗試練習,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補充講解。第二次反饋——課堂作業(yè),如果發(fā)現(xiàn)缺陷,當堂得以補救,這樣對學困生非常有利,大大減輕了學困生的負擔。
除此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耐心指導,嚴格要求,使他們逐步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獨立思考,審題細致,計算細心,書寫整潔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科特點,拓寬改革面,加大實踐力度,把對策集中到學困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學習能力的提高、學困生與教師教的依附關系上,繼續(xù)進行探索,切實有效地轉變學困生的學習效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