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正,劉彥君,金恩海,唐遠新,陳德運(哈爾濱理工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研究
林克正,劉彥君,金恩海,唐遠新,陳德運
(哈爾濱理工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摘 要:分析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現階段教學情況,提出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對該課程進行改進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翻轉課堂;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改革;自主學習
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體系包括很多重要的基礎課程,如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等。在眾多的課程中,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內容抽象,實驗內容復雜,極易引起學習者厭學,因此,變革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已經成為眾多教育者關注的熱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為變革傳統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1翻轉課堂的內涵與本質
翻轉課堂有很多常見的術語,如“顛倒課堂”或 “反轉課堂”,它最初是從英語“Flipped Class Model”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譯過來的[1]。傳統上課模式是教師課上教授知識,學生負責聽,剩下的就是課下完成作業;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卻有著顛覆性的轉變。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狀態,將各種課程資源提前準備好,而學生需要做的就是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學習,課上再通過小組協作和教師互動(答疑解惑、探究、游戲等)對知識進行深化,以達到理解的目的。
1.2翻轉課堂的特征及意義
1.2.1翻轉課堂的特征
(1)顛倒了傳統的教學流程,為課堂教學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掌握知識,課堂上通過解決問題、小組協作及師生共探等活動進行知識深化。這樣使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師生互動,使教師能及時給學生反饋與指導,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2)方便的網絡平臺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了資源共享和互動交流。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課前把教學視頻、微視頻、測試題等各種學習資源共享到學習平臺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在線學習;而且在觀看學習視頻的過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可以隨時向老師進行反饋,老師則會在線予以答復,這樣能防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停滯,從而達到一個融會貫通的目的。
1.2.2翻轉課堂的意義
(1)翻轉課堂能夠使學生真正做到個性化的學習。學生通過自身情況觀看微視頻,既可以快進也可以倒帶,不懂處也能暫停求教,自由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通過聊天軟件或翻轉平臺等求助老師和同學,真正達到個性化學習的目的。
(2)翻轉課堂增加了師生的交流,促進師生情誼。翻轉課堂最顯著的模塊就是有一個在線討論,通過課前的深度學習,在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觀察小組協作中學生的表現,引導他們相互學習,這樣會促進師生的交流互動;而教師也會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逐一指導,輕松愉快地共同對知識進行探索,促進師生之情。
(3)翻轉課堂可以自由分配學習時間。學習期間,學校的各種事情眾多繁雜,而有的時候學生會不得已耽誤課程,教師把課前錄制的視頻資源、文檔、精品課程等資源上傳課程平臺,從而保留下來,學生可以課后學習,這樣學生再也不用擔心活動與課程沖突了。
(4)翻轉課堂改變了課堂氛圍。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管理課堂紀律,這就會影響正常的課堂進度。實施翻轉課堂以后,那些走神的學生從此失去了伙伴,同學們都在忙于學習,在小組協作中積極主動地出主意,辯解爭論,這樣,不喜歡學習的學生也都被吸引過來一起探究。
2.1教學手段和方法設計
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怎樣在視頻教學中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2],引發學生思考,是學好這門課的重點,因此,針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在教學方法上做了一些必要的改進。
(1)教學思路設計——懸念導入法。有效的導入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成功的導入能夠承上啟下,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把學生帶入設計好的情境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完成教學任務創造條件[3]。如在計算機組成原理的教學中,每一章可以看作為一個大的計算機框架,而每一章中的每一節則可以看作為框架中的重要部件,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計算機大框架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深入;在深入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很多的疑問,從而激發求知欲望,一步一步地了解到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2)模擬教學法——學生講課。學生講課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是一個創新,由于每一門課的內容難易程度不一樣,所以把那些相對容易自學的部分交付給學生,這樣既可以讓他們主動地去思考問題,了解整個章節的概況,對所學的部分有一個很好的預習,又能鍛煉學生的能力,既對自己所講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能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2.2實驗課設計——使學生愛上實驗課
翻轉課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從根本上進行了改進。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中,為了讓學生更直觀、深入地了解實驗內容,更有興趣地進行實驗,教師在網上將實驗的部分做成游戲的模式,比如將硬件系統如控制器、寄存器、存儲器等部件細化到芯片級別,直觀地呈現在游戲畫面中,讓學生可以從硬件底層對芯片操作,看到計算機內部的運行方式;然后,每一個芯片一步一步地擴大組建,看到從芯片到單元,再到整個系統的過程,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硬件實驗的難度[4],也提高了學生對于課程實驗部分的興趣。
比如實驗中的運算器組成實驗,當學生進入到翻轉課堂的實驗教學中時,首先會看到一個沒有連接好的實驗電路圖,學生只有成功地連接了這個電路圖才能進行到下一關,這樣會激發他們的挑戰心理。在連接線路的過程中,如果連接錯誤或操作不當,就會發出紅色警告,挑戰失敗,就要從頭開始,這樣就間接地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接下來,用開關SW7-SW0向通用寄存器堆RF內的R0-R3寄存器置數,將R0-R3的內容讀取出來,并在數據總線DBUS上顯示出來。這里可以設計成進入這一關卡時,每個學生變成一個弓箭手,通過自己手中的箭向R0-R3寄存器置數,其中讀取R0-R3的內容即為消滅的敵人數量,這樣間接地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接下來驗證ALU的邏輯運算與算術運算的功能,進入到這一關卡時,會有兩條岔路,左側是M=0的情況下,右側是M=1的情況下,分別進入兩個岔路,消滅敵人;若在實驗中出現進位的情況,指示燈會亮起,則會出現一個更高級別的怪獸,打敗這個怪獸,得到運算的結果,完成實驗。
雖然運算器組成實驗是一個非?;A的實驗,但是通過翻轉課堂這樣一個實驗形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而且能夠使他們在游戲的樂趣中學到知識,大大降低了學習硬件實驗的難度,從而提高了對硬件實驗的學習興趣[5]。
2.3視頻課程教學設計
在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視頻教學中,教師將課程內容分塊,逐步深入地進行講解,每講解完一個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課程講解的是指令和數據的尋址方式,講解完這部分內容后,就要求學生給出一個指令格式結構,分析其尋址方式等。這時學生應就問題在線上平臺進行回答,只有回答正確才能繼續進行下面的視頻教學,而且對所回答問題的速度會進行排名,所排的名次在后面的在線測試成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當整個教學視頻結束后,教師對所學內容做總結,并對學生進行在線測試,對測試成績比較好的進行獎勵。這樣的教學形式將視頻教學內容與實驗課程內容關聯起來,并且通過提問的方式,鞭策學生認真地學習視頻教學,通過排名獎勵以及獲取通關所需要的道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教學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流程圖
對比傳統教學模式的情況,基于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計算機組成原理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1)教師提問與學生發言的分析。在翻轉課堂中,學生通過教師的提問能主動思考問題,捕捉問題重點,而且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在傳統課堂中,學生主動發言的機會很少,主要原因是教師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知識的講授。
(2)教師語言作用的分析。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對所教授的內容間接地插入自己的想法,而且希望學生能夠遵從自己的想法,這樣做有礙于學生思維的健康發展,反而束縛了本該發散創新的思維;而在翻轉課堂中,教師以平和的心態接納學生的感受,對學生的行為、回答進行鼓勵和肯定,并充實學生的意見或想法,更傾向于通過情感交流、溝通的方式來教育學生。
(3)實驗課效果分析。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實驗的可操作性很強,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有創新,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學習興趣。對于這種新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更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理論知識,提高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學生不再懼怕硬件實驗課,從而愛上實驗課。
(4)教學效果比較分析。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注重與學生的對話溝通,利于以啟發式教學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行積極地探討,并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起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思考,這種教學模式有很好的課堂氣氛,教師能肯定、接納學生的意見,而且能夠充實和發展他們的意見,使全體學生接受到更加完整和清楚的信息。
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課堂教學改革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會越來越成熟。面對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翻轉課堂正順應著教學模式改革的潮流,或許會對信息化時代教育學產生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金萍. 促進翻轉課堂中學生能力提升的策略[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36): 111-112.
[2] 陳潔. 基于交互白板的翻轉課堂教學案例設計[D]. 保定: 河北大學, 2013.
[3] 張年如, 劉銀霞, 聶學方, 等. 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自主學習教學方法設計[J]. 經濟研究導刊, 2013(6): 300-301.
[4] 章富嘉, 包健, 吳迎來. 網絡化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輔助教學方法探索[J]. 計算機教育, 2012(2): 67-70.
[5] 潘婷偉. 計算機硬件課程教學改進與實踐[J]. 赤峰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4(10): 217-218.
[6] 裴紅星, 祁秀香. 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改革[J]. 科技創新導報, 2015(16): 146-148.
(編輯:郭田珍)
第一作者簡介:林克正,男,教授,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link@hrbust.edu.cn。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G201401079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章編號:1672-5913(2016)04-0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