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
[摘要]煙臺市圍繞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小微企業培育、中小企業成長、骨干企業升級、特色產業提升、創新能力建設和管理素質提升計劃,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改善創業創新環境,推動全市中小企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關鍵詞]政策 提升 成長 服務 融資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8-0040-02
近年來,煙臺市中小企業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創業創新的部署,圍繞市場主體培育、經濟結構調整、創新能力建設、管理水平提高和市場開拓五項重點工作,大力實施小微企業培育、中小企業成長、骨干企業升級、特色產業提升、創新能力建設和管理素質提升六項計劃,強化政策落實、平臺建設、融資支持、維權服務、考核調度五項保障措施,深入開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和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推進年“兩個專題”活動,推動全市中小企業、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
一、強化政策落實,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長期以來,煙臺市一直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是2007年以后,市委、市政府更是把突破性發展中小企業提升到富民強市、興業固本的戰略高度,強化領導,強力推進。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隊伍建設不斷加強,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經認定的各類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達30多家,基本構建起以政府扶持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為支撐,社會化服務機構為主體,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服務體系框架。
(一)持續進行思想層面的大發動
連續多年召開了高層次、大規模的民營經濟工作大會,每次會議直接收聽收看人員的數量都在10萬人以上;對評選出的發展民營經濟先進縣市區、鎮(街)、部門、先進企業和優秀個體工商戶,大張旗鼓予以表彰獎勵;每年都組織各新聞媒體,開展專題密集宣傳,把市委、市政府發展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堅強決心、政策規定、工作重點、推進措施以及先進典型宣傳到千家萬戶;積極發揮市民營企業協會的作用,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不斷擴大民營經濟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關心、支持、投身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
(二)不斷進行政策層面的大推動
先后出臺了《關于推動民營經濟突破性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當前中小企業工作的意見》《煙臺市實施<山東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辦法》《關于推動民營經濟新一輪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財政、稅收、金融等各個方面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深入推進落實層面的大行動
各部門從自身職能出發,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政策,并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齊心協力推動全市中小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在財政扶持方面,市、縣兩級都設立了中小企業信貸周轉金和發展專項資金,其中市級中小企業信貸周轉金規模為1億元,各縣市區在1000萬元以上;市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已擴大到1000萬元。在融資服務方面,成立了由30家銀行機構、13家擔保機構和1119家中小企業組成的中小企業融資合作聯盟,建立了中小企業網上融資服務平臺,啟動了“千家中小企業百億融資計劃”,在10個縣市區開展了中小企業助保貸業務,初步形成了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主體、大中小擔保機構相結合、覆蓋城鄉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網絡體系。
二、深入開展中小企業轉調創活動,著力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煙臺市積極推動企業管理創新,深入實施千家小微企業管理提升計劃,大力開展“一企一策”管理咨詢活動,2015年新增省精細化管理樣板示范企業2家、省管理提升“百千萬”活動優秀企業7家、省管理提升“百千萬”活動優秀服務機構3家,累計分別達到11家、18家和6家。積極推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繼續深入開展以“一企一技術”為核心的中小企業創新活動,深入實施“專精特新、育苗扶壯”工程,2015年以來共認定市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和創新企業54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7家,55家企業被認定為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和創新企業,57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專精特新”企業,市級及以上“一企一技術”企業累計達到197家,其中省級135家,市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25家,其中省級116家。一系列良好外部環境的集中打造,極大地助推了煙臺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一)規模實力躍上新的臺階
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民營經濟從業單位達到398718個,從業人員達到2584553人。2014年,全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實現營業收入18704億元,同比增長11.1%,實際上繳稅金543億元,同比增長10.1%。2015年1-9月份,全市中小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810億元,上繳稅金43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3%和8.7%。預計到2015年年底,全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可實現營業收入20400億元,上繳稅金58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2%和8.6%,規模以下中小企業工業總產值增長7.8%。
(二)層次水平得到新的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現擁有市級及以上中小企業“一企一技術”企業累計達到62家;特色產業提升計劃扎實推進,蓬萊葡萄酒產業集群、福山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被認定為省級優質產品生產基地,萊陽農副產品加工等3個產業集群被認定為省級中小企業產業集群,11個鎮(街)被認定為省級特色產業鎮,15個鎮(街)被認定為市級特色產業鎮,直接帶動了800多戶規模以上企業、7000多戶中小企業集聚發展。
(三)貢獻份額實現新的提高
全市從業人員的80%、地區生產總值的80%、國地稅收入的60%都是由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提供和創造的,所占比重較六年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發展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就業、推動改革創新、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支撐和主體力量。
三、深入實施中小微企業百千萬成長計劃,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深入實施萬家小微企業培育計劃、千家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和百家骨干企業升級計劃,下大力氣抓好“小升規”工作,建立了“小升規”培育企業庫,對縣市區培育“小升規”企業情況定期進行督查調度。2015年全市新登記個體工商戶135816戶,同比增長109.7%,累計達到418739戶,同比增長38.81%;新注冊私營企業36486戶,同比增長69.32%,累計達到118558戶,同比增長36.33%。大力實施特色產業提升計劃,啟動了全市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圍繞產業集群的培育和發展,重點抓了20個小微企業創業園區的建設,又有2個鎮街獲省級特色產業鎮稱號,累計達到15個。加強對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運行情況的統計調度和監測預警,狠抓統計直報工作,統計直報注冊企業數量達到省局要求,直報率穩定在90%以上。
四、抓平臺促發展,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隊伍建設得到不斷加強,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煙臺市經認定的各類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達到30多家,基本構建起以政府扶持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為支撐,社會化服務機構為主體,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服務體系框架。
(一)加強培訓服務體系建設
以中小企業巡回大講堂為抓手,先后組織并實施了萬名創業小老板培育工程、萬名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工程和千家小微企業管理提升計劃,大力開展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創業和再就業培訓以及多種人才服務活動,2013年以來全市中小企業系統共舉辦各種培訓活動近70期,免費培訓各類人員7000多人次。
(二)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
出臺了《關于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規劃建設了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產業方向明確的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目前,經認定的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達到30家,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16家,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達到38家。建立了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開通了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線上線下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服務領域不斷拓展,8個縣市區的縣級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工作扎實推進,蓬萊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已進入試運行階段。借鑒學習兄弟城市經驗,與電信公司合作建設了中小企業綜合辦公服務平臺,不僅為統計直報工作提供了便利,還為統計直報企業提供了交互式服務,這個平臺前期工作已經完成,現有客戶234個,于2015年12月份正式開通。
(三)積極為中小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牽線搭橋
先后組織近百家中小企業參加第十二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2015國際電子商務服務產業博覽會、山東創業創富項目展覽會、第二屆山東中小企業網絡商品博覽會等展會。
五、不斷強化融資服務工作機制創新
煙臺市建立和完善了金融機構、擔保機構服務中小企業信貸的考核激勵機制和中小企業信貸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成立了中小企業融資合作聯盟,深入實施千家小微企業百億融資計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認真落實擔保行業扶持政策,引導擔保機構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市級財政出資組建了市融資擔保公司和省內首家地市級再擔保公司,經過多次增資,注冊資本金均達到3億元,成為全市融資擔保行業的龍頭。目前,全市共有融資性擔保機構28家,再擔保公司1家,注冊資本金達到36.65億元,其中政策性擔保機構20家,實現了縣域全覆蓋。
開展了信用擔保機構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并將評級結果向社會公布。全市共有23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參加了信用等級評定,信用等級達到“BBB”級以上的擔保機構共有22家,其中信用等級達到“A”級以上的擔保機構有15家。
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積極促進中小企業規改股、股上市,更快更好地融入資本市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2家民營及中小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累計募集資金300多億元,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26家,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天津股權交易所、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等區域市場掛牌企業52家,還有一批中小企業已經進入上市和股權交易程序。
六、深入開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和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推進年“兩個專題”活動
(一)深入開展中小企業“雙創”活動,著力促進發展優化環境
按照工信部和省局的統一部署,先后組織開展了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小微企業政策宣傳月和雙創活動周活動,對近年各級出臺的促進創業創新的政策措施進行了梳理匯總,編印了《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文件摘編》,先后組織開展了創業創新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兩次廣場專題宣傳活動,接受群眾咨詢600余人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000余份,在煙臺中小企業網、《煙臺民營企業》雜志累計刊發各類政策信息700多條,同時組織境內各新聞媒體對各級出臺的創業創新政策進行及時的宣傳解讀,讓廣大群眾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認真落實縣市區發展中小微企業工作考核機制的相關文件,對2014年度縣市區發展中小微企業工作進行了考核通報,配合有關部門對縣市區發展民營經濟工作進行了考核。會同財政局認真落實省、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全市共有57個項目獲得“小升規”工業企業貸款貼息補助、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小微企業創業園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等補助獎勵資金657萬元,協調地稅局為4家擔保機構辦理了免征營業稅手續。
(二)組織開展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推進年活動
為積極推動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出臺了《煙臺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工作推進意見》,推薦9個專業村、11個專業市場、12個專業園區、64個專精特新產品、33個特色服務企業、9個電商平臺列入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推進年”示范推進計劃,啟動了電商千人培訓活動,已免費培訓電商人才2000余人次。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圍繞培強做大電商載體,規劃建設了軟件產業園、廣告創意產業園、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和金融超市等一批創業創新平臺,全市85%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開展電子商務,交易額1484億元,同比增長30%。
【參考文獻】
[1]劉靜.“新常態”背景下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14(33).
[2]周愛華,謝興偉.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0(09).
[3]徐建剛.以產學研之鑰 開啟企業創新發展之門[J].中國科技產業,2014(01).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