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 要】在高職教育《微積分》課程中采用分層異步教學法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團隊意識,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明確目標,實施分層提問、練習,區別評估,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的數學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關鍵詞】高職教育;分層異步教學法;微積分
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對口學生和普通高考分數低的學生。由于普通高校的擴招以及高考人數減少,高職院校的入學門檻越來越低,從近幾年我校的高考成績來看,同學的成績差別很大,分數的差距往往以外語和數學類課程為主。《微積分》是一門經典的數學課程,在眾多的高職院校,這是一門學時多,涉面廣的重要的基礎課。
面對學生的高考成績差距,作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不給予關注,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所有同學一樣的進度、一樣的學習深度,一樣的練習鞏固,一樣的評價,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基礎差的同學聽不懂,基礎好的同學感覺簡單,日久天長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面對剛從中學跨入大學校門的新生,面對數學基礎差別很大的他們,面對提起數學就頭疼的他們,面對高考失利想要專升本繼續深造的他們,如何組織有效、適合的教學活動是每一個數學老師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筆者以教育部制定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的 “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為指導思想,提出在《微積分》教學中探索研究分層異步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廣泛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又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從而服務于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1 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概述
有專家學者認為,中國的“分層次教學”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的學習基礎、自身接受能力來安排有針對性的教學。而分層異步教學法就是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環節的時候,事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因學生的實際能力而采用不同的教學體系,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傳授不同的教學內容,控制不同的教學進度,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從而使得所有學生都能學有所成,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其認知水平有不同程度、不同步伐的推進。它化解了傳統意義上的的統一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能力之間的矛盾,是一種以學生為本,尊重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
2 高職《微積分》采用分層異步教學的意義
《微積分》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學生層次不齊,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具有重大的意義。
2.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課前調查85的%學生對于《微積分》都有一種意料之內的懼怕感,感覺這門課程晦澀難懂,不易掌握;30%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信心學好《微積分》,原因是底子差,自己從中學甚至從小學開始就學不好數學,更何況是《微積分》。針對這種情況,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微積分》學習興趣,消除該課程的神秘感對于老師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分層異步教學方法,它的初衷就是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從學生基礎出發,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與學生層次密切相關的各個知識點,這樣無論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到一種成就感,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2.2 提高教學質量
分層次教學的教學活動出發點就是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學生不同問題,不同要求。對于學習基礎好,有一定解決問題能力的同學而言,要鼓勵創新、應用實踐為主;對一般基礎的學生而言,要有意識的提高其綜合能力;對基礎差沒有學習興趣的同學而言,則主要是以培養自信心為主。由于啟發問題的不同可以喚起低層次學生的參與意識,進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得到更大激發,準確性也會在不斷鼓勵中增加;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不僅在互幫互助小組過程中,還是其他教學環節,都會水漲船高,學習效果更佳顯著。它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能夠動員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都能體會到學有所獲的滿足感。因此能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普遍提高教學質量。
2.3 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為了增強團隊意識,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分層教學在實施過程比如授課、作業布置、測評中都涉及到分組,比如實施小組捆綁式測評過關,由于不想為整個小組托后悔,因此不僅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而且還會拓展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小組合作、競爭以及互幫互助的氛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團隊意識。
3 分層異步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方案
分層次教學在實施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就是確定“多元教學目標”。這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面對中間層次學生授課的教學方法,而是在整個教學過程要以“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的教學理念。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3.1 學生分層
我們采用同一課堂復式分層教學,根據入學成績、問卷實際情況,我們可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次、綜合層次、創新層次。
3.2 授課內容分層
針對基礎層次的學生,通過放慢教學速度,查漏補缺,更多的是對新舊知識進行比較、歸納,吸引學生注意力;綜合層次的學生,教學的難度設定為適中,教師在具體授課過程中針對性地要注重抽象思維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培養;
而對于綜合素質比較全面創新層次的學生,注重基礎知識的延伸內容,比如基本數學方法的歸納總結和相關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等。
3.3 作業分層
《微積分》是一門基礎課,重視課后的練習,因此作業是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不僅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直接的方式,也是訓練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一種方式。但是如果作業不分層次,就會使得學生在作業時沒有積極性,變成為“完成”而完成,對于超出自己能力的作業就會選擇抄襲,這樣的話就會禁錮學生思維,滋生照搬習慣。因此教師應該從作業主體——學生出發,讓學生想做并且能做符合其學習能力的作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
對于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不愿意寫作業、抄作業是普遍現象,原因無非是不會做或者自身惰性。如果每次通過自身努力作業正確,相信他會慢慢喜歡上做作業;而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學生,面對簡單的作業即浪費時間又浪費了精力,時間久而久之,也會失去做作業的興趣。
在微積分的授課過程中,學生作業分必做、選做兩種。必做作業根據教學大綱、考試要求設計,全班統一標準。這是根據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設計的、較基礎的題。選做作業主要針對的是綜合層次和拔高層次的學生。
3.4 評價分層
學生評價包括日常學習中的評價以及期末總評。無論哪種時期的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
對基礎層次的學生主要是鼓勵,通過他們點滴的進步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興趣;對綜合層次的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指出其本身知識點的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創新層次的學生采用競賽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3.5 輔導分層
分層異步教學方法中的教學輔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基礎層次的學生輔導重點要以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和解決最基本的題型為主要目標;對綜合層次的學生輔導重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上;而對創新層次的學生輔導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關注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以及數學知識的生活應用。
分層次教學是數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發展階段,是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方式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方法的基本表現,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數學自信心提升的重要舉措。分層教學不是踐踏學生的自尊心,而是尊重差別、尊重學生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降低基礎層次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也能呵護到創新層次學生的學習求知欲。
【參考文獻】
[1]錢國英,馬建榮,林怡.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定位與教學組織設計[J].北京:中國高教研究,2010(1):84-86.
[2]蔣國平.職業學校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4(7):34-36.
[3]李金山,王三強.試論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性原則[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8):100-102.
[4]樣孝平,劉德欽,等.本科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深入思考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3,19(6):27-31.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