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圣軒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我們事業取得成功的基礎,這是我們黨的重要經驗之一,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 新形勢下 思想政治工作 創新 作用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3-000-02
一、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這是毛澤東同志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政治和經濟、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辯證關系原理,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科學論斷,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生命線”既是對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比喻,又是對思想政治工作服務和保證作用的概括。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新時期,經濟建設不僅要科學發展還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構建和諧社會不能偏離社會主義軌道。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文化建設,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保證它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方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我國多年的建設實踐證明,在物質條件和其他條件大體相同的情況下,人們的思想覺悟不同,精神狀態不同,主動性、創造性就不同,工作效果會大不一樣。如果忽視思想政治工作,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就會陷入片面性和盲目性,就會使人們的注意力僅僅限于物質利益的追求,那樣就會失去理想和目標,失去精神動力和戰斗意志,就不能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襲,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危害。
(二)增強凝聚力的根本途徑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我們黨的重要政治優勢。從根本上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群眾工作,它涉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心理等領域,因此它應當也要能夠深入到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當中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億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人民群眾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人心向背如何,直接關系黨的生存和發展,關系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最終將決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黨執政掌權的基本經驗就是靠人民、靠人心。要解決和群眾的關系,就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把大家攏在一起。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把大家攏在一起,用方針政策把思想統一起來,用理想信念把大家團結起來,用一定的物質利益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力量來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這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黨的執政地位不會與生俱來,更不是一勞永逸,而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這種選擇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這種動態過程需要每個黨員干部一定要牢牢記住“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一定要加倍小心,認真做好每項工作,對自己負責,對黨負責。
(三)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
新形勢下,社會轉型、體制轉軌,人們思想多樣、多元、多變的特征非常明顯,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但要實現社會和諧發展,就必須有一個共同的思想基礎和目標任務。思想政治工作是統一群眾思想的重要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共同目標的主要手段。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開辟新途徑,探索新辦法,創造新經驗,讓人民群眾更多了解黨和政府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主張,增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二、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一)工作內容創新
一是要對干部群眾深入進行黨的新政策、新思想的教育。運用各種方法,宣傳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二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武裝群眾。引導干部群眾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凝聚人心,為推進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提供精神動力。三是要進行新的道德和法制教育。通過堅持不懈的道德和法制宣傳教育,使干部群眾樹立較強的道德觀念和法制意識,個人行為自覺適應社會群體的道德規范。四是要提倡實施終身學習制度,鼓勵和提倡干部群眾努力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培養和造就一支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隊伍。五是要進一步開展新形勢教育,樹立愛國強國意識。
(二)工作形式創新
要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就必須堅持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貼近新實際,就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真實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從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出發部署工作,按實際需要開展工作。具體講,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本地區本部門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做好教育、引導、轉化工作,改變與業務工作脫節的現象。二是貼近新生活,就是要深入到群眾工作學習生活之中,與群眾打成一片,摸清群眾的真實需求,根據不同的工作對象,分層次有重點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針對不同層次、不同人員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和理解能力,確定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抓住癥結,對癥下藥,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平衡心理,解開疙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貼近群眾,就是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盼,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工作方法創新
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情況,要用新的方法來解決。做到“實用”“管用”,必須用好“五個結合”的工作方法,即:堅持思想教育與政策導向相結合的方法;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法;耐心的思想工作與嚴格的行政管理相結合的方法;身教與言教相結合,身教重于言教的方法;尊重人、關心人與教育人、培養人相結合的方法。努力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四個轉變”:一是宣傳教育由“輿論聲勢型”向“日常實用型”轉變。避免“走過場”和“空對空”,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向實用和實效型教育轉化。二是由“被動接受型”向“自主學習型”轉變。隨著干部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和參與意識的進一步提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增加自我教育的方式,逐步實現從群眾被動教育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自主型轉變。三是由簡單“灌輸型”向“滲透型”轉變。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群眾文化娛樂活動,將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其中,寓教于樂,使干部群眾在積極參與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四是由“單一教育型”向“綜合約束型”轉變。在目前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情況下,單靠思想教育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必須既要立足于教育又要健全管理,把思想政治工作與道德規范、法紀約束、行政監督、經濟杠桿等多種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教育內容和要求與有關法規精神相融合,并滲透到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之中,著力培養干部群眾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四)工作手段創新
要立足于社會科技的最新發展背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管理手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要建立快捷靈敏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網絡,保持信息暢通;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宣傳典型,傳播信息,交流經驗,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除了進一步發揮各類宣傳工具的宣傳教育作用外,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武器,形成新載體、新陣地,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融思想政治工作于網絡教育之中,建立起嗅覺靈敏、反映快捷、運轉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預警機制和信息反饋制度。及時把握社會思想動向和人們的社會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帶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特別是群體性突發事件,及時發現潛藏在社會生活中的暗流,超前預測,見微知著,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