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輝
摘 要: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今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務驅動法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借助完成任務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成為課堂上的主體。那么該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法呢?作者在這方面作思考。
關鍵詞: 任務驅動法 初中生物 教學應用
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法的意義
首先,任務驅動法就是通過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完成任務的學習方式,它相對于傳統初中生物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任務驅動法會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而在學生中展開良性競爭。其次,任務教學法能很好地幫助教師理清教學的目標和層次,一個個學習任務的布置能很清楚地向學生傳達所學的知識哪些是重點哪些只需要了解,更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層次感,在做任務的同時由淺入深地學習。另外,任務教學法能讓課堂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在學生依靠自己或者團隊協作完成任務的時候,能很好地帶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他們在學習中能掌握主動權。最后,在課堂上應用任務驅動法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擺脫平時緊張而嚴謹的上課方式,從而能使他們的積極性得以提高,為學好初中生物奠定基礎。
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法的具體方式
(一)為學生設計合理學習任務,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個好的學習任務是任務驅動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成功應用的前提,一個適合學生的任務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讓他們對這一教學模式產生濃厚興趣,從而帶動他們學習生物的節奏。
例如,在教學《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時候,我會給每個學生分配調查家庭遺傳特征的任務,他們可以在放學回家之后仔細觀察自己的父母及爺爺奶奶等親屬,然后將每個家庭成員的相似之處羅列出來整理好。通過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任務,學生能很好地將課本知識聯系到生活中,并能發現生物知識的實用性,從而能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二)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為學生精心設計一個好的任務只是開端,學生進行任務的過程才是關鍵,然而學生往往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很多疑問而不懂得如何將任務繼續下去,有時就會導致學生敷衍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而使我們的任務驅動教學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在學生開展任務的過程中應當予以啟發,為學生解決一些常見的或者是能預見的錯誤,從而起到引導作用。同時,任務驅動法的實行能很好地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特別是學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學生就會對教師提出他們心中的疑問,而教師便能對他們的疑問進行有所保留的解答。
例如,在講到《疾病和免疫》中有關傳染病的知識時,我讓學生自行查閱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傳染病,并找出它們的傳播途徑分別又是什么。在學生執行這一任務的時候,有幾個學生查閱到有關肝炎的內容而不能理解就向我詢問,而我就對他們講述了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的區別,并讓他們知道病毒性肝炎是有傳染性的而非病毒性肝炎不能傳染,具體的病毒性肝炎及非病毒性肝炎包括哪些,以及前者的傳播途徑,我就讓他們再自行查閱。通過這種任務驅動教學的方法,學生可以主動和教師進行有關學習的交流,不僅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而且能讓學生從任務中獲得更多知識。
(三)合理評價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
在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給予合理評價,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參與過程和投入程度,有些時候結果并不能說明一切,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師對學生過程的評價能很好地促使學生更扎實地將任務一步一步地完成,而不是一開始就盲目追求好的結果以至于忘了過程的重要性。
例如在布置小組討論任務時,我會在課上觀察每個學生的投入情況,哪個小組的討論聲越大越激烈,說明他們對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就越高,就會得到我給的平時分。另外,在小組中作為代表起來發言的,我也給予一定的加分,因為發言者相對于小組其他成員是踴躍和積極的。
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之外,學生也可以對自己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自評,或者是學生之間的互評。通過自評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更好的了解,可以使自己以后的目標更明確,讓他們在往后做任務時不再那么盲目。而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則不但能讓評價的學生以他們的視角判斷別人完成任務的情況,鍛煉他們的評價技巧,并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還能促使被評價學生提高完成任務的質量,同時學生評價的內容還可以拿來讓教師進行參考,綜合大家的看法評定一個學生,從而有效避免教師評價比較片面的情況。
(四)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
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有了合理評價后,教師和學生便能對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疑問進行反思。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講的就是反思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而回歸到任務驅動的教學法上,學生能對自己完成任務的情況做出合理反思,則說明他真的理解了問題所在,從而在以后做任務的環節中有效降低犯錯的可能性。對于教師而言,一個好的反思能幫助他對教學工作作出全面總結,而有利于今后的教學變得更合理有效。
三、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法的注意點
(一)布置的任務要明確、合理、有重點。
首先我認為在任務驅動法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任務要十分明確,而不能是模糊不清的,倘如教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沒有把具體要求講明白,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理解上的偏差,而會讓學生做任務時從根本上發生錯誤。其次,我認為教師布置的任務應當能符合學生普遍的認知水平,不能過于簡單而讓任務顯得沒有什么意義,也不能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而導致他們都以任務失敗而告終。
例如在講到《生態系統的組成》有關方面的知識的時候,教師不可能讓一個學生調查記錄一個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組成成分,而應該將學生分成一些小組,讓小組內的成員分工完成任務,有的記錄生產者,有的調查消費者,有的仔細尋找分解者,另外的記錄非生物部分的情況。同時,教師布置的任務還應該有其側重點,教學中不可能把所有內容都轉變為任務讓學生完成,對于一些相對簡單容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簡單地介紹,而對于有些難點內容則可以設計合理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悟這些知識。
(二)兼顧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我認為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獨立自主意識與團隊合作能力的共同培養。學生接到的任務有的需要獨自完成,有的還需要靠團隊合作完成。例如在做一些有關生態環境調查的時候學生就需要發揮團隊作用,各自完成自己所分配的任務,有的提取水的樣本,有的分析水的酸堿度,等等。通過這種團隊協作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在任務中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而且能培養自己團隊合作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法是一項合理有效的措施,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而且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讓他們的綜合素質水平得以提高,所以這一教學方法值得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孫良.運用任務驅動優化生物教學.讀與寫·下旬刊,2014(12).
[2]丁小雄.初中生物課堂分組任務型教學實踐探析.中學課程資源,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