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雯

摘要:租賃根據性質與目的可分成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這兩種租賃形式均有各自優點,在財務處理上也存在較大差異,以下本文就從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的差異入手,分析這兩種租賃模式各自的特點及財務處理,旨在能夠為企業租賃模式的選擇方面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融資租賃 功能 財務 經營租賃 比較
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中將租賃分成經營租賃與融資租賃兩種形式。其中經營租賃指的是承租人通過合同,并支付租金取得所租賃資產的使用權,租賃到期后則將資產歸還給出租者。融資租賃是承租者以支付租金的形式分期付款,付款結束后,承租方則通常能夠取得這項資產的所有權。由此可見,這兩種租賃方式無論是在性質、目的還是在會計處理上都存在較大差異,本文就以兩者的差異作為研究切入點,對這兩種租賃模式各自的特點以及財務處理方式展開較為深入地探討,具體如下。
一、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的基本性質差異性比較
(一)租賃目的方面的比較
融資租賃行為到期后,承租人通常會取得所租賃資產的所有權,從這方面來看,其租賃目的主要是為了添置資產。但因資金受困等因素,承租人就會采用融資租賃的模式實現資產添置,但通常分期支付的租金總和會比一次性購入資產的全額支付金額多。而經營租賃則是以滿足企業短期對所租賃資產的使用需求,是一種臨時性的資產需要,到期后,需歸還所租賃的資產,由此可見,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對于所租賃資產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兩種租賃模式最基本的差異。
(二)投資回收方面的比較
因融資租賃的租賃目的是實現資產添置,因此此種模式的租期可看作是所租賃資產的幾乎整個經濟壽命,因此租期很長,此種情況下,承租方可在租期中實現投資的全部回收。而經營租賃則是短期租賃,實現投資回報的租期相對較短,同時在租期中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很難在一個暫時性的短暫租期中實現投資完全回收。
(三)當事人與合同方面的比較
經營租賃只需一份租賃合同,由出租方和承租方作為當事人即可開展租賃。而融資租賃因其租賃目的是添置資產,因此此種租賃模式的合同不僅包括租賃合同,同時還有一份購買合同,當事人除了出租方、承租方以外,還設計到供貨方。
(四)租金構成方面的比較
經營租賃的租金主要包括資產的使用費,以及維修、保養的服務費。而融資租賃的租金則不同,因融資租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資產轉移,而出租方在購入資產時會支付很多金額,因此在融資租賃過程中,出租方要實現投入回收,并取得一定利潤,這就需要增加在經營租賃租金的基礎上,增加出租方的投入回收與利潤。
二、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的財務比較
(一)兩者賬務處理方式比較
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除以上基本性質的差異外,在財務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以某工程的大型設備租賃為例,如果這一設備采用的是融資租賃,那么根據合同規定將安裝調試費、保險費、運輸費以及設備租金等支出歸為原價計入到賬表中。如果所租賃的資產是需要安裝到工程中的資產,那么要將安裝成本的資產成本歸入到“在建工程”賬戶中,當工程結束后,再將其歸入到“固定資產”中。如果資產的使用權是通過經營租賃的形式所獲取的,那么就無法實現所有權的轉移,當到期后,資產需要歸還給出租方,承租方在租賃期間只需要支付的租金以及相關的修理費用,計提折舊等仍歸為出租方。承租方則將租賃期間所支付的租金以及相關維修費以待攤分期的方式攤銷也可直接列為費用。如果承租方為固資改造工程,由于租入固定資產的所有權不屬于承租方,則不宜增加租入固定資產的價值,那么也可將其在遞延資產中進行財務核算,且應當在租賃期內分期平均攤銷。
(二)融資租賃對財務賬表的影響
融資租賃從根本角度來說,能夠讓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出現變動,在融資租賃行為中,承租方會以融資租賃的行為獲取所出租的資產,從現行財會法規來看,承租方在租期中獲取了此項資產的使用權及所有權。于此同時,來自所租賃資產的報酬與風險都同時傳遞給承租方。因此在融資租賃 過程中,承租方應當盡快將所租賃的資產歸入到資產負債表中,從而能夠有效保證財務報表和企業實際情況相符。此外當企業通過貸款方式進行融資租賃時,會增加企業負債,現行財會法規規定,所增加的金額需要反映到報表中,企業也就需要對現有資產負債情況進行充分考量,從而選擇最佳租賃方式。
(三)經營租賃對財務賬表的影響
經營租賃從其性質上來看,屬于一種短期的經營行為,同時也沒有在這一過程中出現所有權的變更,因此也就不存在風險方面的轉移,由此可以看出,經營租賃不存在融資租賃中的繁瑣問題,總體來說,經營租賃的風險低,且十分簡易,所以在進行經營租賃的資產統計時,就無需將這一部分資金歸為承租方資產,也不存在計提折舊等問題,承租方只需要按照合同規定支付租金即可。因此經營租賃的資產不會體現在負債表中,對財務賬表的影響也就相對較小。損益表則是以租金費用的形式體現,租金是根據合同確定的固定值,也不存在租金變動風險。因此經營租賃業滿足了很多企業的發展需要。
基于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的各自特點,企業在選擇租賃形式時,需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以及不同租賃模式的特點進行綜合選擇,如果目前企業面對的風險多,產值波動大,為減少風險,建議選擇經營租賃模式。如果企業目前經營面臨的風險小,且需要長期使用某種資產時,建議選擇融資租賃模式。
(四)企業受益與稅務方面的比較
如果企業選擇經營租賃的形式,那么承租者所支付的租金實際上就是期間費用,雖然支付期間費用會使減少利潤,但經營租賃產生的租金能夠提前列入到統計稅收中,那么租賃租金主要是對稅后費用造成影響,通過公式表示:租賃的稅后費用=租賃費用×(1-稅率)%。
當企業以融資租賃購入資產時,這項資產與企業固資的記賬方式并沒有太大差異,都需要計提折舊。此外,融資租賃的費用會在會計處理中出現,而且因為融資租賃的租期較長,因此租賃費用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這項費用能夠在稅收之前列支與統計,可作為攤銷費。綜上,這兩種租賃形式無論是在企業受益,還是在稅務方面都會對企業帶來不同的影響,以下本文就結合實例,進行具體分析。
某地A企業以直線法對固資進行計提折舊,以25%的稅率上繳所得稅,利息開支約為25萬,稅前年利潤812.58萬元,該公司想要租賃一項設備資產,以10年為租期(2016年1月-2026年1月),每年向出租方支付約50萬元的租金,于每年年底結算。假設這一設備的殘值為0,且其公允價值約為625萬,折現率為10%。那么企業該選擇哪種租賃方式,就需要先對不同租賃方式帶來的財務影響進行比較。
首先假設A企業選擇融資租賃,以10年為租期,每年支付租金50萬元,根據最低租賃付款金額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總租賃付款現值為50×(P/A,10%,10),結果為307.2萬,那么首年租賃費用則為30.72萬元,以現行會計準則規定,以租賃付款的最低值和公允值的最低者作為記賬值,因此年折舊費經計算結果為30.72萬元,那么第一年租金的記賬值則為30.72萬元。如果選擇經營租賃,那么A企業每年的實際稅后租金則根據租賃的稅后費用=租賃費用×(1-稅率)%的公式,計算為37.5萬元,即每年為企業節省12.5萬的所得稅費。從收益及納稅的角度來看,可得到以下結果。
結合表1以及前文計算,綜合比較可以看出,以租賃的第一年為例,采取融資租賃比經營租賃模式,在盈利方面少8.58萬元,但節省了2.86萬的所得稅,
雖然融資租賃相對稅負較少,但從純利潤角度來看,融資租賃的純利潤低于經營租賃,因此從整體分析,A企業決定以經營租賃模式進行租賃,租期10年。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方式無論是在性質、目的還是在財務處理上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企業在選擇租賃形式時,為提升企業效益,應結合企業自身實際以及不同租賃模式的特點進行綜合選擇。
參考文獻:
[1]黃安冉,肖康元.融資租賃財務決策研究——基于江西水泥售后回租案例分析[J].新會計,2015,08:34-37
[2]齊芬霞,趙秀清.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資租賃財務效應研究[J].經濟問題,2015,12:120-124
[3]周國光.也談“營改增”下融資租賃業務會計核算問題——與蔡昌先生商榷[J].財會學習,2013,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