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乾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藝術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適應藝術類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培養(yǎng)符合藝術教育目標的高素質人才,分析對藝術類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可以為我們找出應對策略提供思考的方向。大力增強全局把握的主動性、專業(yè)特色的針對性,從而促進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全面提高和發(fā)展。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難點;對策
藝術類大學生,屬于高校學生群體里較為特殊的一類。隨著高校整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動和發(fā)展,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筆者目前所從事的工作,正是在一所高校的藝術學院承擔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其心理特征、行為模式、人際交往特點,梳理分析做好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點,能給教育工作者們以全面的啟發(fā)。
一、當前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一)個性張揚,以自我為中心。因為專業(yè)特征的約束,加上“90后”學生在家庭層面受到的過度優(yōu)待,藝術類學生多追求特立獨行,對集體和團隊的感悟力和參與度均較低。另一方面,由于參加藝術類集訓、屢次參加藝考、假期接觸培訓機構等因素,他們又表現(xiàn)出處事圓滑、重視感情的一面。這種感性,僅存在于其感興趣的事物上,對思想政治教育一類則漠不關心。
(二)注重專業(yè),文化素養(yǎng)較低。許多藝術類大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相關技能,或執(zhí)筆學畫,或練習樂器;另有一部分學生,中學時代因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為踏入高校門檻轉而學習藝術。文化課素養(yǎng)的不足,文化基礎較為薄弱,亟須藝術專業(yè)特長的填補,因此造成了藝術生愈發(fā)追求特長的培養(yǎng),忽視自身文化課程學習的現(xiàn)象。
(三)追求新穎,受新事物影響?!?0后”大學生群體,是接受和傳播新事物的主力軍。在當前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各類智能手機、網絡游戲、交友軟件、軟件客戶端,正在跟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搶占大學生的注意力。社會上金錢至上的消極輿論、網絡中紛繁復雜的垃圾信息,學生群體里彌漫的獵奇文化,都給一味追求新穎的藝術類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四)思想單純,抵觸思想教育。藝術類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較文理工科學生更為簡單。專業(yè)課的學習,占用了藝術生絕大部分時間。這其中不乏考驗身體機能的音樂和舞蹈,因此課外時間很難再抽時間學習文化課知識。久而久之,文化課變成了許多藝術類大學生的負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則更是不感興趣,甚至為思想教育冠以“洗腦”“無聊”“無用”等標簽。
二、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
(一)學生消極對待思想教育,積極性極難調動。正如前文所述,藝術類大學生對于思想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是不積極的。他們專注于專業(yè)技能的提高,關心自身形象的塑造,追逐最新潮流,不愿意配合思想教育工作。他們或者避而不談,或者敷衍了事,或者漠不關心,都給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阻力。
(二)教師疲于應對日常工作,壓縮思想工作時間。當前的中國高校,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絕大部分是政治輔導員。關于學生的許多日常工作,如學籍管理、公寓安全、助學貸款、學生社團、獎助學金、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等都是輔導員在處理,大大擠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
(三)學校重視程度較為不足,相關支持尚待加強。學科教育是高等學校的重中之重,也是目前各大高校為之努力的主要方向。學生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雖然一直存在,但卻是近些年才逐漸受到關注的。相比于高校對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大力支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則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藝術專業(yè)本身追求個性,不愿思想教育束縛。藝術類專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一直強調個性、獨特、新穎,排斥體系完善、強調邏輯、規(guī)范言行的思想教育。在傳統(tǒng)的印象里,思想教育對于思維的活躍、靈感的生發(fā)、想象力的發(fā)散,并無積極的推動作用。這種特性也間接導致了藝術生對于思想教育的消極心態(tài)。
三、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鮮明提出各高等學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人才培養(yǎng)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面對不斷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切實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出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藝術院校責無旁貸。筆者所在的高校,坐落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群體中也有許多少數(shù)民族學生。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任重而道遠。
(一)立足現(xiàn)實,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對于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堅持統(tǒng)籌兼顧“整體和個體”“全局和局部”“宏觀和微觀”的原則進行。首先,從整體、全局、宏觀的角度,要看到藝術類大學生與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并沒有區(qū)別。當前的大學生,擁有“90后”“獨生子女”“個性”“追趕潮流”等種種標簽,藝術生亦是如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對于思想教育的認知度、認可度、接受度都較為不足。其次,從個體、局部、圍觀出發(fā),站在藝術類大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發(fā)。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敏感,也正是受他們特殊的生活、學習背景影響,不能將之與其余專業(yè)學生混為一談、一概而論。
(二)持續(xù)推動,從入學抓起,貫穿至畢業(yè)。許多時候,對于高校大學生,尤其是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呈現(xiàn)出滯后性、不連續(xù)性的。學生入校之初,各類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是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寓安全教育、教學管理教育等,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講授。在學生適應了大學環(huán)境后,往往疏于后續(xù)的管理和教育;或者在學生已經出現(xiàn)了某些學習上、思想上、心理上的問題之后,才又針對單獨個體進行引導。這些現(xiàn)象,都大大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續(xù)發(fā)展。針對此現(xiàn)狀,分年級、分專業(yè)制定思想教育內容,是勢在必行的。
(三)多元切入,立足現(xiàn)有手法,利用好新媒體。常規(guī)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法,包括講座、座談、單獨談話、主題班會、政治理論學習等方面。除此之外,為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我們應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技術。交友軟件、社交APP、微博客、各類推送最新資訊的客戶端,都是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的媒介。與學生群體,尤其是學生干部群體保持緊密聯(lián)系,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負面內容可及時介入干預。
(四)寓教于樂,以美學為突破口,以達到潛移默化。藝術類大學生,所學所接觸均可以歸結為美學范疇。以美學的角度切入,引導學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切分和打磨,使之兼具理論和美感,是一種值得思索和推廣的策略。倡導積極正面的審美,引導學生品鑒高雅藝術,規(guī)避消極負面的藝術糟粕,逐漸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性情、導人向善的層面。
(五)打造隊伍,加強輔導員培訓,提升隊伍凝聚力。絕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輔導員。如何打造一支能力過硬、思想堅定、認真負責的輔導員隊伍,是擺在絕大多數(shù)高校面前的一道難題。通過各類專業(yè)培訓,廣泛地與全國各地的同仁交流,可以吸收和借鑒先進經驗。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做好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他人的良好管理模式無疑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高校內部的同仁交流,其所產生的思想碰撞、頭腦風暴,對于提升整個隊伍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都是有所裨益的。
【參考文獻】
[1]于曉威.淺析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藝術教育.2016(01).
[2]周園,田玲.試論新時期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對策.科技資訊.2006(34).
[3]黃琴.把握藝術院校大學生特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代教育論壇.2010(27).
[4]楊潔.淺談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