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
【摘 要】閱讀是初中語文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模塊,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促進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提高,這對于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很大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導入 審美 情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85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是當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枯燥,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對于文學語言的審美需求,語文學習成為一種單純的知識獲取,而喪失作為文學的一部分應該具備的審美作用。同時,很多學生對閱讀教學興趣不高,上課難以調動其思維,消極的學習態度導致語文閱讀教學并沒有達到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因此,我認為應該在閱讀教學中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推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
首先,在閱讀教學的導入上應該狠下工夫。導入是借助于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以各種形式激發學生對于所學課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手段。好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思想和感受集中在所學課文上,并且激發學生的想象和理解,使其更好地參與閱讀過程,感受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那么該如何具體進行閱讀教學導入呢?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教師要做好課前教學設計和準備,深入了解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把每個課時的任務做好計劃,然后結合教學內容和具體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從而為導入做好目標準備。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的時候,第一課時教師的導入要兼顧到整篇課文,整篇課文是散文,同時又是敘事散文,所以教師要抓住主要人物來進行導入,那就是“父親”形象,我們幾乎每個孩子會感受到父愛,與熱烈、直白的母愛不同,父愛更加的厚重深沉。都說父愛如山,導入里面教師可以說引導學生回憶之前父親做過的一件讓自己十分感動的事情,以此來回憶父愛,為學生的閱讀學習先設置情感基礎,調動學生的感性思維,從而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的塑造。而第二課時的重點就是從細處來觀察人物,概括人物特點和性格,感受作者是怎樣塑造自己的父親的,通過怎樣的手段和技巧,這才是第二課時的難點。所以教師在導入里面就需要讓學生把上節課自己的回憶具體化,抓住母親或者親人的某一個特點進行詳細描述,從而凸顯人物性格特征,以此表現母愛親情,這樣在我們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學生就會更加注意作者的筆法,究竟是如何具體展現父親的,引起學生的注意。當然,導入要結合教學內容具體進行設置,才能更加形象生動,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導入的設置還要具備簡短和針對性的特征,能夠很好地把學生的思維重點和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方面。也就是有的教師在閱讀導入時忽視導入設置的準確性,導致學生的思維重點轉移到別的地方,致使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審美也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影響因素。閱讀文章或者是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提升,或者是激發學生的對于親人朋友的珍惜愛護之情,或者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力,或者增強其文學審美鑒賞能力,這都是和學生的審美素養密切相關的。但是當前閱讀教學功利性太大,過度關注學生的閱讀成績提升,使得閱讀教學成為閱讀的分析和答案的尋找過程,就占據了審美的時間和空間,不利于學生綜合文學審美鑒賞力的提升。那該如何具體開展閱讀審美教學呢?
第一,感受語言是審美的第一步。文學作品是由具體的詞句組織起來的,而作者的創作各有風格,初中學生應該具備基本的語言鑒賞能力。例如散文語言流暢,尤其朱自清的散文獨具一格,對我國散文的發展起到巨大的奠基作用,教師在講授《春》的時候,應該多組織學生朗讀課文,綜合利用想象來激發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感受朱自清清新流暢的散文語言,對于學生今后的作文寫作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二,情感體驗是審美的第二步,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的體驗作者情感,對于課文以及作者的價值取向形成積極的認同,激發學生內心的積極情感認知,促進學生性格和人格的健全發展,這是閱讀教學中審美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切實實現情感審美呢?一方面,結合作者個人的人生經歷和價值觀來對學生的情感產生影響,如果直接讓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尋找主旨會產生學習的壓力而內心產生排斥感,但是如果教師結合作者自己的創作背景和創作目的來講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滿足其好奇心,又能促進學生內心的認同感,體驗到作者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師能以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例如在學習《愛蓮說》的時候,一篇文言散文,但是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追求和品性值得我們頌揚和學習,教師該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認同,建立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呢?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認同,例如在學習《背影》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來引起學生的情感認同,學生對于教師的經歷會很感興趣,同時又能夠調動其積極性。
最后,情境營造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采取情境教學法可以促進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第一,情境的營造需要教師借助于教學工具,例如多媒體設備、圖片、聲音、視頻等,調動學生的想象思維,實現閱讀內容的形象化,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閱讀中的人物形象。例如在學習《荷花淀》的時候,除了其優美的語言是教學重點之外,文中的人物形象代表著普通勞動人民,他們真誠、善良、堅強、勇敢,在面對敵人的侵入之后敢于拿起武器保衛自己的家園,其中的人物對話直接表現人物性格,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有感情的對話,讀出人物的語氣和情感,并且配上背景音樂,營造真實形象的閱讀氛圍,把學生吸引進情境中,實現情境教學的完整開展。
第二,情境教學還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和表情以及動作,為學生的閱讀學習創設基本感情基調。例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朗讀技能和其他教學水平,綜合完善自身的文學素養和審美素養,不僅要閱讀文學類書籍,還要學習歷史、哲學,提高文化修養,為開展情境教學做充足的準備。
通過以上幾點的簡要論述,我們發現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既需要關注學生的現實發展需求,使學生具有鑒賞美的能力,同時又要開展豐富的教學情境為其閱讀學習營造積極活躍的氛圍,讓學生具備基本的語言感受和閱讀基礎。其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閱讀教學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還要積極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心理問題,與學生及時溝通,從而建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