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橋
【摘 要】終身體育是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認識、隨著終身教育理論的完善而提出的,是一個人終身采用體育手段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指導及教育。《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明確指出:體育運動作為教育與文化的一個基本方面,必須培養每個人作為完全結合的成員所應具備的能力、意志和自律能力,必須有一個全民性的、民主化的終身體育教育制度來保證體育活動與運動實踐得以貫穿于每一個人的一生。
【關鍵詞】終身體育意識;學校體育;體育鍛煉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施終身運動起著重要作用,是終身運動的基礎。學校體育要為學生終身體育服務,要進行體育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出:“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運動意識。”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現行體育制度以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學生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很大程度是被動適應,學習興趣、個性得不到發揮。因此,要轉變觀念、樹立終身運動觀念、激發中小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使終身體育運動從小抓起、從課堂抓起,培養中小學生終身運動的觀念。
一、終身運動的概念
終身運動是指一個人終身地接受體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實施體育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狀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愈來愈成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而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施終身運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學校為終身運動提供了實踐的環境,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統體育教育最長、最有時間保證的階段就是學校體育,是終身運動的基礎。
體育教學是在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通過運用適當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體育和衛生保健知識,基本的運動技術和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體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種有組織的教學過程。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對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選擇性的傳授,使學生了解體育對于自我完善和延長生命過程的重要性。
二、終身運動意識對中小學生的作用
1.體育運動對身體的作用
中小學生正處在生理與心理發育的年齡階段,個個都愛好身體活動,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學生正常生長發育,增強體質,形成正確姿態和立、走、跑、跳等基本活動技能,總的是要打好身體基礎。生長發育期是打好身體基礎的“黃金時期”,比起人體成熟后來說,其鍛煉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應當通過身體鍛煉促進學生身體全面發展。各年齡階段生理、心理特征、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和基本活動技能形成過程等,從而以此為依據,進行科學的鍛煉,打好身體與終身體育的基礎。
2.終身體育鍛煉對心理作用的認識
終身體育的魅力不僅在于健體,而且有健“心”作用,通過體育運動,可以調節情緒,可以培養人的堅韌毅力、吃苦耐勞、敢于拼搏、樂于奉獻的精神和承受挫敗心理能力。通過參加集體項目,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學會人際交往,有助于形成自覺鍛煉意識。
3.體育鍛煉對生理作用的認識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促進人體生長發育,提高機體工作能力,消除疲勞,振奮精神,以及預防與治療某些疾病等。值得一提的是,每天堅持一小時間的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從現在的健康觀來看,體育運動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的影響至關重大。一個從小喜好體育的人將是一個終生受益者。即使已步入中老年,身體狀況欠佳的病人,通過體育鍛煉也可以改善身體機能,甚至重新擁有健康身體。
4.體育鍛煉對思維影響的認識
學生在學校,學習是主要任務,適當的參加體育鍛煉,能使學生增強記憶力,能助知識的增長,事實證明: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大腦的工作效率有密切的關系,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人的大腦保持清醒,消除大腦疲勞,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三、高中小學生終身體育運動意識的培養策略
體育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最直接、最直觀的體現,是與學生零距離接觸的平臺。體育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為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更為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并直接影響著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
1.保持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
曾經學校體育教學存在很多的弊端,有些是內容重復太多,很多項目是小學學,中學學,大學還在學加之教學方式的不變單一性,學生必然感到厭煩,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內容的選擇大都是按照教材來安排,比較不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如果我們在教學時強迫學生去學,必然是身順而心違,學生會產生厭惡消極的情緒,比如體操中跳山羊、跳箱的教學,有誰畢業后還會用跳山羊、跳箱去鍛煉身體。這些都讓學生對體育課及體育鍛煉產生厭惡情緒,進而阻礙了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為此,在新課程的重要思想指導下,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作為方向的教育價值觀,追求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2.加學生的體育觀念
當前推行素質教育,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學生健康水平是時代呼喚,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必然。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與文化課是學生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文化學習以腦力活動為主,體育鍛煉則以身體活動和腦力活動相結合的運動方式,而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大腦的學習中樞得到更好的休息,增加小腦的活動使學生在增強體質、愉悅身心的同時又使學生能夠精神飽滿的進行文化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所以學校體育工作要轉變學生的鍛煉意識和增強體質的觀念,使學生有正確的體育意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培養學生體育能力,樹立終身體育觀。
3.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
學生直接感覺的對象是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如果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馬馬虎虎、松松垮垮、對學生放任自流、講課精神萎靡不振,這樣會誘發學生對體育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修養,提高理論知識的學習,用新的理論、新的教育思想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事業心和責任感,同時,教師的言談舉止都時刻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有著直接而強烈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對學生愛護、體貼。此外教師語言表達的準確、動作示范的優美都可以引起學生對動作學習的興趣,使之產生躍躍欲試之感。
中小學是學生樹立終身健身思想的主要時期,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體育健身意識,是使其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積極參與體育健身鍛煉,使自己能健康、愉快的生活和工作,同時,培養中學生的終身體育觀,是積極貫徹和實施“課改”精神的最好表現,是新課程標準內容與要求的具體實踐,是推動我國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綱要的有益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