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虎
【摘 要】數學一門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通過數學能夠處理數據和信息、進行計算和推理。數學在高中學習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鑒于高中階段課業負擔沉重,教師應該積極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學習。
【關鍵詞】高中階段 數學教學 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38
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已經成為人們參加社會生活、從事生產勞動的需要,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在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方面發揮著特有的作用。高中數學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不僅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學習的基礎,也是參加社會生產、日常生活的基礎。除此之外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認識數學的科學和文化價值,形成理性思維等等均有積極作用。因此數學從小學階段開始就是教育的重頭戲,數學與語文、英語一起成為高考的“三座大山”,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做好以下工作: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雖然很多學生已經步入高中階段,卻依然像之前一樣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清,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已經逐漸深入,難度也加大,數學知識更是從易到難、環環相扣,如果中間有疏漏的地方勢必會影響后續知識的學習效果。很多學生卻會因為一時懶惰或者任性而放松對數學的學習,導致趕不上教師講解的進度,以至于想要認真學習的時候倍感吃力,甚至有些學生因為一步沒趕上而步步趕不上導致成績一落千丈。教師在講解數學重要性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強調數學多么重要,學生應該如何努力的學習。而是應該對學生循循善誘,拿出一些具體的例子來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有代入感,能夠感同身受,讓學生自己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再輔之一些教師的表揚鼓勵,家長的期望以及物質上的獎勵等外部動機,幫助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習中也是這樣,萬事開頭難,只要做好開始,之后的工作就能夠逐步進行。很多學生數學成績不好的原因是還在數學學習的門外,并不能深入到高中數學的學習之中,而畏難情緒就是守在數學學習門外的一只攔路虎,很多學生可能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來判斷,認為自己不擅長數學,也或者是因為課外輔導機構夸大其詞的大肆宣揚,讓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多么高深的學科。
事實上,在高中階段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充分發展,并且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學好高中數學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正如古人所說“人之為學有難易乎?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在學習過程中也是,數學知識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也許有學生對數學不敏感,但是通過仔細分析外加后天的努力,“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數學的學習也不在話下。所以學生完全不需要對高中數學有任何的顧慮,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只要肯下工夫肯定能取得好的數學成績。
三、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現代教學研究表明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主要起的是引導和輔助的作用。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豐富的學習經驗,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其中,預習就是一個重要的步驟,預習可以讓學生提前熟悉所學知識,并嘗試著自己理解,實際上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知識是學生自己看書也能夠理解掌握的,但是長期學習使學生習慣了依賴教師,忽視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甚至是低估了自己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大膽的布置給學生預習的任務,并可以讓學生在預習之后完成幾道簡單的練習題。學習習慣養成的周期是二十一天,在教師的要求之下學生預習的習慣會逐漸養成,不僅能夠有利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也會有重要的幫助作用。好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
同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中進行提問,以便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開展教學活動。有時候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一下角色的互換,比如說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解一下例題,或者是在做題的過程中有一些步驟讓學生來回答,這樣一方面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其他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結合思考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或者是教師講解的知識轉換成自己的知識,也就是把所學的知識與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相結合,從而不斷地產生同化和順應。
四、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教學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學生預習、學習、課后練習層層推進;教師備課、上課、課后輔導連串不斷。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在聽課的時候都聽懂了,在練習的時候卻總是不能獲得正確的結果,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就需要教師來指點迷津。還有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一時沒有跟上進度而造成知識銜接出現斷裂,影響數學的學習都可以在教師進行指導的時候及時提出,否則斷裂的知識鏈連不上會對以后的數學學習有不良的影響。有很多時候或出現好幾個學生問同一問題的情況,教師一定要耐心,而不要以類似“我在課上的時候不是講過了嗎,你上課認真聽了嗎”等話語來回答。學生本來就對教師有天生的敬畏,有時候遇到問題不敢問,如果教師不能耐心的解答就會使學生不敢再向教師請教問題。實際上,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解答問題的時候要有耐心認真地解答學生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及時消化理解所學知識。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主動詢問學生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有些學生可能由于性格的原因有不會的問題也不主動問,這就要求教師要主動去詢問學生,及時解答學生的困惑,并對學生提出基本的要求。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現代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還要不斷提高及時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能力。教師需要不斷提高教學基本能力,真正做到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識能力并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各個方面做好學生的表率,為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各方面素質過硬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