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興
【摘 要】全國性的新課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小學數學的教材、教學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受到大家的重視,合作學習模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廣泛應用。本文主要從合作學習在小學教學中的三個重要特征以及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教學平衡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36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起到重要的啟蒙作用,學好小學數學對于更高階段的理科學習無疑有著重要的影響。加上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關注自己孩子在學校課堂學習中的表現,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中流砥柱更為學生和家長們所關注。因此國家教育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小學生多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學會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獨立學習,這也是為什么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原因。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是以小組開展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種教學活動把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進行有效組合,以教材為學習基礎,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引導,成立團隊或小組,課堂上大家一起討論學習,揚長避短優勢互補,課下大家共同復習、預習等,大大提高了小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特征
1.主要以小組形式開展。小學階段是對學生興趣、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由于數學學習相比于其他學科難度較大,學生們學起來會感覺枯燥乏味;而有的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喜歡在課堂上調皮搗蛋,難免影響教學質量和進度。所以目前國家所鼓勵開展實施的合作學習基本以小組的形成開展,教師要根據學生們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學習思維等因素,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分組,給每個小組設定相應的學習任務,讓組員們自主協作完成,并且討論是合作學習的重要部分。小組成員間公平、資源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率。
2.學習目標的一致性。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是參與主體,都要有主人翁的參與意識。既然是團隊學習,必然要有團隊目標,從團隊總目標來說,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互相學習、互相包容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說合作學習中不僅僅涉及到的是數學解題思路、方法等問題,還要引導孩子們如何與其他成員相處,如何快速融入小組,如何學習和幫助他人,這也是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重要任務。
3.評價小組成員的最主要依據是小組整體學習情況。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狀況一般都會存在這一定的差異,所以數學老師在分配小組成員時,一定要充分地考慮組員是否能夠實現學習能力互補、學習資源互補、學習性格互補等因素,科學的人員配置有利于提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競爭性。同時,在豐富學生視野、拓展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能等方面也大有裨益。但是就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而言,衡量一個小組整體學習的主要指標就是小組的整體成績情況,這就要求大家要有團隊精神,學習好的學生要有幫助他人學習的精神,成績不好的學生要有積極向上的決心。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阿里巴巴總裁馬云先生說過:“我們早就過了單打獨斗的年代,現在的社會只有抱團取暖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馬云的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合作團隊學習的意義所在。在越來越追求開放教學、人性化教學的基礎教育階段,合作學習自然會為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開展合作學習,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頗有挑戰的學習任務以及組內組外同學的競爭,都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其重要意義有以下幾點。
其一,營造良性合作競爭的數學課堂學習氛圍。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太小,心智發育處于懵懂階段,心理和生理都需要學校、家長及教師的關心呵護。但是也隨著出現了一些小公主、小王子,這些孩子本質不壞,但在家里被嬌生慣養,父母過分的溺愛,導致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習自主能力差,溝通交流能力差等。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成員之間相互的鞭策、激勵,能讓他們在一個既輕松愉快,又嚴肅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學會如何去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成員與成員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就會在競爭、合作發學習氛圍中把數學課程學好、學活。
其二,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從學習內容來講,對于剛剛接觸數字、運算的小學生來說,入門并不容易,必須要有老師的教學、指導。從學習方法來說,小學數學涉及到的知識點基本都是非常基礎的生活中常見的基本運算。為了讓學生們能更容易上手,學校每年新學期都會給小學生發放一定的輔助教具、實踐操作材料。從這個層面上說,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而合作學習充分凸顯了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的“學”,包括“學什么,怎么學?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沒學會”等問題,而老師扮演著教學引導、歸納的角色。因此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教師和學生中間找到了平衡點。這樣對小學老師的要求就更高了,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合作學習找到學習的重點,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動向和效率,為他們及時提出可行的方法等。
最后,豐富課堂教學實踐,增強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小學數學中的基本平面幾何、立體幾何都是學生平時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物品。老師在進行這些章節教學的時候可以提前讓每個小組制作,準備相關的幾何圖形。學生們經過自己的“設計”與動手實踐,就會明白三角形最具穩定性。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已經進入到了深水區和攻堅區,而合作團隊學習作為一種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方式,在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找到了可貴的平衡點。一方面能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另一方面通過團隊學習、分享、承擔,孩子們更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幫助和接受幫助,如何與他人進行良性競爭。
參考文獻
[1]周進軍.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6,(07).
[2]譚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7,(08).
[3]蔣欣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式學習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9).
[4]高峰,王幼軍.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構建[J].科技信息,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