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德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初中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教學方法和內容都在推陳出新,更加適應當今時代學生的發展需求。其中閱讀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素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朗讀 預習 閱讀技巧 審美閱讀 情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28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展的順利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整體語文學習和教學開展進程是否完善,所以教師必須全面重視閱讀教學的一些技巧和教學方法。閱讀本身就是對學生語言表達和溝通、文字理解和鑒賞、文學感受和創作的多方面素養的訓練和培養。雖然當下的閱讀教學也關注學生各方面語文素養的挖掘,但是很多不當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導致閱讀教學并沒有真正完成教學改革之后對其提出的最新教學目標。在閱讀課上,學生注意力集中程度低,在對文章的理解和表達方面積極性不高,在鑒賞方面素養過低等等,都亟待解決。以下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總結談一下如何切實推進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為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朗讀,也就是要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并且充滿興趣地主動進行朗讀,只有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對于閱讀里面的語調和停頓以及情感才能有深入的把握。例如,很多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做閱讀理解題總是感覺時間非常緊張,這就是學生平時缺少朗讀的結果,閱讀能力整體比較低下,導致理解力的降低,閱讀完一篇課文之后很難整體把握其主旨或者主要思想主題。
第一,教師應該在語文課堂上多給學生時間去大聲朗讀,直觀地去感受閱讀內容極其獨特的語言,基于朗讀的閱讀感受是很重要的。而不同的閱讀課文需要不同的朗讀方式來進行,例如小說類的課文節選,需要人物對話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所以教師要讓同學自愿進行分角色的朗讀,更加體現人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方便學生進行閱讀鑒賞。
第二,充分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讓學生開展朗讀,一方面朗讀能夠讓學生一天都精神飽滿,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有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在朗讀的過程中,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教學不僅提升學生的內在閱讀水平,語言表達和溝通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對于閱讀課文里面的一些句法結構和語言特點進行無意識的記憶和揣摩,對其自身的語言表達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朗讀還需要注意一些細節,例如教師要適當為學生進行朗讀示范,這就需要教師自己不斷提升其普通話水平以及對于閱讀課文的情感感受與把握,通過自身的朗讀來吸引學生,帶動學生整體朗讀的積極性。另外,還需要教師為學生播放經典的朗讀音頻,因為有些課文,例如詩歌或者散文,教師和學生并不能很高并且準確的把握住其情感,借助于示范性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與閱讀興趣,開展閱讀教學也就更加順利。
其次,閱讀教學必須要督促學生進行預習,預習是學生主體性和自覺性的表現,只有經過預習學生的才能在講課之前就發現自己的疑問和難點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更加有針對性,及時解決疑難問題。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雖然迎合新課改的需求,要求學生進行課文的預習,但是很多教師發現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預習并是學生完全自主掌握和進行的一項學習內容,初中階段學生的主體性建立不夠完善,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要在閱讀課的預習工作中幫助學生有效完成。
第一,教師要根據閱讀課內容的難易程度,設置學生易于理解的問題,同時將一些知識和問題進行分層,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進一步探究難度稍大問題,每一個問題都能讓這個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預習工作才可能開展順利。第二,借助于學案來輔助學生的預習,學生預習必須有所參考和規范才能更加具體化、規范化,很多學生在預習的時候目的性差,不知道自己改如何預習,也不知道哪些是必須掌握和注意的,所以教師應該為每篇重點的閱讀篇目制作學案,每個年級的備課小組都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和鑒賞之后將一篇閱讀需要學生重點把握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或者填空的形式展現出來,提高閱讀預習的效率。由此可見,閱讀預習對于提高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具有引導性和規范性的作用。
再者,閱讀教學還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那就是關于閱讀理解和課文學習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如何快速把握閱讀內容的主旨和主題,這是讓學生很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在考試的時候,學生讀完一遍閱讀之后,可能就把內容給忘了,特別是遇到散文的時候,這種形散神不散的文體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困難,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
第一,在閱讀的過程中快速理清文章情節和結構,這樣有助于把握文章整體內容。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每一段的開頭和結尾的句子,并且進行揣摩。一般情況下,開頭第一句起到哪些作用,都需要教師通過具體文章的分析來讓學生掌握這一技巧。第二,教師要教授給學生關于表達方式的種類以及作用,這都需要學生針對特定的文章進行記憶,掌握了這一技巧之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才能快速找到理解或者解答的方向。例如,敘述是最常見的表達方式,有助于作者講述事件,敘述的結構有直敘、倒敘、插敘,所以教師要注意閱讀技巧的講解,從而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增進學生的理解程度。
最后,閱讀教學本身是一種審美教學,其中的審美因素是其他語文模塊教學所難以企及的。初中教材里面的閱讀選材都是經過篩選的,其內容或者是傳達出作者積極的價值觀,或者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或者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具有關鍵推動作用。所以教師要積極開展審美的閱讀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審美鑒賞,對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產生重塑作用,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格。
第一,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審美鑒賞。每一種文體都有他獨特的語言特點,例如散文語言一般凝練優美或者深沉厚重,詩歌語言則精煉簡潔且富有跳躍性,教師要提升學生的語言審美鑒賞力。第二,教師可以設置特定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審美鑒賞欲求。閱讀課本身就是一個審美的世界,作者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來為我們營造一個充滿意境的文學世界,例如朱自清的《春》為我們展現充滿活力的春天,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來營造閱讀教學的情境,促進審美的鑒賞。
通過以上幾點的簡要論述,我們發現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必須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著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綜合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