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標
【摘 要】作為新時代的高中政治教師,豐富課堂形式,激發高中生政治學習興趣,成為新形勢下教師要邁出的第一步。本文就我是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做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高中政治 學生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30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高中政治課堂枯燥而乏味,學生對許多政治問題難以理解,也不愿意關注時政熱點,因而,其課堂教學效果欠佳,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作為長期奮斗在一線的教師,我知道學習興趣對于教學效果的重要性,對此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及時更新觀念,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政治學習興趣。介于此,我以教學改革為契機,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不斷探索,逐漸激發起高中生的政治學習興趣。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更新師生關系,調動學習興趣
師生關系,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堂氛圍和效果。因此,教師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我們常說:愛屋及烏,對于教育來說,本身也隱藏著這樣的問題。無論上什么課,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如果學生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那么,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教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關注師生的關系。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用大愛溫暖每位學生的心,尤其是對于那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多肯定,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每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他們都是這個班級不可缺少的。
二、情境教學,激發高中生政治學習興趣
新課程理念指出,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因而,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生活之中,即通過熟悉的社會生活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境地,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情境教學注意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參與,并與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相統一,能減輕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樂學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提供最佳的教學環境和活動場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結構,把書本知識化為血肉豐滿、生動活潑的形象。在教法上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獨角戲、注入式的教法,將討論式、對話式、辯論式、演講式、情景模擬式等教法引入課堂教學,把學生帶入探求新知的導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如我在講價格與供求時,設置了牛奶市場情境,我讓全班同學扮演投資牛奶市場的團隊,要求團隊根據奶牛供求關系的變化和牛奶價格的變動,做出是擴大規模養奶牛以賺錢還是殺牛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大家對決策集團的決策進行評價。結果,決策集團的每一次決策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這種貼近生活的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無形中他們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聯系生活實際,誘發高中生政治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高中政治是一門時代性極強的學科,因而理論聯系實際是不錯的教學手段之一。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具有真實性、新穎性、代表性、深刻性且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背景材料,就是明顯的例證。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揮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那么,我們應聯系怎樣實際呢?
首先,課堂教學必須與現實生活,尤其是最能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相聯系。在教學中要善用時政新聞,捕捉時事熱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事政治主要是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狀態和趨勢,以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并且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它是人們了解現實,立足現實,預測未來,進行決策的依據。時事政治教學是指在政治課程中,對學生進行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的政策教育,透視社會熱點,正確認識形勢,把握時代特征的一種教學。
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學生周圍的社會現象、國內外大事,把學生的已知概念、原理和觀點與最新的客觀實際、時政重點、熱點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為此,我們經常指導學生閱讀各類書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政治報》《時事》雜志等。
例如伊朗局勢問題,歐盟多個國家對伊朗實施制裁,美國敦促伙伴國擺脫對伊朗石油的依賴,中國對這樣的局面應怎樣看待?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知識聯系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回答這些問題,并讓學生討論。這些事件有什么樣的政治背景?教師可與學生一起討論。這樣把課本知識與時事政治聯系在一起,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理論聯系實際要做到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是新理念的明確要求,即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在教學中,教師除進行課堂教學外,還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以及舉辦墻報、看電影、電視等,同時,結合實際,舉行時事演講。這種大、小課堂的結合,豐富了政治課的內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增強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我在講投資理財的選擇時,既從理論上講解各種投資方式的區別,又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了解我國投資市場的現狀,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等形式來展示教學效果,讓學生獲得體驗,培養學習興趣,使其潛能得以發揮。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以高中政治課堂為主陣地,采取以上措施逐漸激發了高中生的政治學習興趣。但是,常言道:教無定法,學無定則,貴在得法。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并非以上幾種,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思想政治課就會脫離枯燥無味的填鴨式說教,變得生動活潑,充滿藝術魅力。這樣,學生才會有學習興趣,才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