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楊
【摘 要】高中地理較初中地理的所學知識的難度提升了很多,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中的地理教學雖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相關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 問題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95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高中地理的教學目標并不只是獲取理論知識,高中地理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所以培養學生的素養也是很重要的。目前我們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都和地理知識密不可分,學習地理知識對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有積極作用。當然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在高考這個大的背景之下,我們的高中地理教學很容易就陷入一種為了成績而教學的誤區中去。對此,筆者有以下反思。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新知識對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比較難。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是為高中打基礎,但是初中地理在不參加中考之后,所占據的地位可以說是又下降了一節,到了初中最后一年可以說是不會再學習新的地理知識了,考完之后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就完全放下了這一學科,當然這也是應試教育背景下很難免的境況。所以到了高中以后,地理知識的難度又上了一個臺階,如果初中基礎打不好,對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來說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怎么樣根據學生的這一實際情況來設計地理教學是很關鍵的,教師怎樣教學容易讓學生接受和掌握,是教師應該探討的。
第二,高中地理教學方式單一。雖然有新課標的要求,但是教師對新課標的要求還是有偏差。很多教師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進行“填鴨式”教學、“題海戰術”,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被動的接受,很多時候一節課下來,要么是教師講、學生聽,要么是學生先做題,教師講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了,這樣的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本來是一門和實際聯系緊密的,會非常有趣的一門學科,卻變成了純理論性的,沒有創建性的課程。這樣的課程,學生沒有興趣聽,教師講得也很累,導致的教學效果并不會好。
第三,高中地理教學中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學生素養的提高。地理這一學科是偏理科的學科,課堂教學如果僅限于理論教學,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在理解上會存在問題,而且枯燥的理論知識難免會使學生感覺到課堂的枯燥,這樣就會降低教學效率。高中地理教學中偏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忽略聯系實際,在課堂上也是偏重于聽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探究能力都不能得到鍛煉,這樣追求“快速提分”而不重視學生素養的提高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高中地理這一門學科雖然只是屬于文科考試中的一部分,可能在很多學生、家長和教師的觀念里和所謂的“主科”相比,沒有那么重要,也有些人覺得地理在考試之前的一段時間內突擊死記硬背,成績也不會太差。但是這種觀念是不可取的,我們的高中教育不是為了高考而存在,高考的成功與否也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學生接受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的教育,應該是為了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更加關注我們周圍環境的變化,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的環境,這是地理這一學科可以給學生提供的知識支撐。所以我們對高中的地理教學千萬不能忽視,相反還要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針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
以上我們探討了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下面我們要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應對策略,更好地改革高中地理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接受、理解知識的能力制定教學方法和計劃。首先教師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的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可以在授課之前進行基礎知識的測試,看學生的哪些知識存在漏洞,因為新的地理知識總會以舊的知識為基礎,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多進行知識的擴展,學習新知識之前先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舊知識的回顧。
其次,知識的系統性很重要,比如說學習經緯線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關于這一部分的知識列一下表,把關于經緯線的知識系統化。還要關注地理這一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不要刻意把地理分成自然和人文兩個部分,要把各部分的知識恰當融合。
最后還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都是來自不同的學校,接受不同教師的教育,所以在高中一開始的階段教師要格外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多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分組進行學習,彼此查漏補缺。課后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可以進行專門的指導,還要鼓勵學生遇到問題主動和教師溝通。
2.豐富教學手段,使教學方式多元化。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導,課前的預習、課后的總結、評價都要以學生為主。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要適時進行一些情景設置,比如講某一個國家的地理知識,可以設置一個情境,讓學生設計一個旅游計劃,通過旅游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的知識。還可以多設置一些課外的實踐活動課,在學習地圖的知識時,可以實踐一下,融入周圍的環境中,實際去測量,在實踐中掌握計算方法。還可以多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互相交流討論。最后教師在授課過程要多借助一些工具,比如多媒體、地圖、地球儀等等,讓學真切地感受、體驗。這樣豐富的教學方式,也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3.重視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在討論課上,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不要讓討論課流于形式,每次的討論主題可以征集有創新性、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問題,學生在討論之前提交討論方案,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在合作交流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討論課之后,進行評價和總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建立評價機制。多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多讓學生借助工具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高中地理的教學主要還是想讓大家能夠認識到,地理這一學科的重要性,并不僅僅是為了高考而去學習這一門學科,要明白地理知識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多么重要。書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在學習過程中要時刻聯系實際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靈活運用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時要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