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玲
【摘 要】數學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筆者建議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合作性學習,采用發展式評價等方面改進數學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技能。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19
初中是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技能的關鍵時期,而初中數學的學習也增加了相應的難度。學生在經歷過小學階段的學習之后,不少學生仍不能適應初中數學的難度要求,呈現出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差、學習興趣弱的特點。為了改善初中數學的教學困境,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相關的教學理論,提出了相關的數學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論語·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表明學習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終身發展的前提在于興趣,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維持長時間且高效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最終將學習意愿轉化成學習行動,初中數學也不例外。相對其他學科來說,數學相對更加抽象和枯燥,不少數學教師仍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教授新的知識時,固守一種教學方式,例如公式推衍、原理展示、經典例題、習題練習、作業反饋的形式,或者在鞏固舊知識時,也主要采用高強度、高難度的習題訓練方式。長此以往,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除了完成教師的要求之外,學生很少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這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十分不利,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通過設疑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學習中引導學生思考,積極作答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學習平行線性質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舉出生活中相關的例子,從實際例子中歸納總結平行線的理論特征。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在生活中鞏固數學知識,體驗數學的價值,體驗解決問題的自豪感與成就感,保持進一步學習數學的熱情。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雞兔同籠問題就是典型例子,教師可通過還原數學的現實情境,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
二、組織合作性學習
美國學者約翰遜等人合著《合作性學習ABC》肯定了這樣一個公式——“1+1>2”,即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兩個人合作的效果往往要大于一個人獨立完成的效果,應用在學習領域,即產生了合作性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合作性學習是目前教育界承認的有用的教學方法,在國外教育中被普遍采用,而在國內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合作性學習基本適用于各類學習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參與度,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和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教學也要吸收合作性學習的優點,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安排合作性學習環節,組織多種形式與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建構數學模型,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師在組織合作性學習時要明確各個合作的環節,如安排小組成員,選擇學習目標,確定合作性學習步驟,總結學習成果等等。教師在組織合作性學習時應當注意,小組成員應當以四到六人為佳,過少則小組角色分配困難,過多則學生參與度不足,選擇的學習目標要便于操作,切合實際,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流于表面形式。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設置學習步驟,有效監控各種突發事故,并確定相關的解決措施;學生需要認真觀察學習過程做好相關記錄,能夠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并且能夠利用此成果推測、驗證、探究相關的數學知識,繼而解決數學學習問題。
以學習“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這一環節為例,教師可組織學生采用合作性學習的方式展開,以黃豆芽或者其他材料為實驗對象,控制好相關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及時記錄數據來驗證溫度與植物生長的關系,并以圖形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學生進一步對圖形的分析,與二次函數的圖像相比對,驗證二次函數的性質,從而了解二次函數在生活中的體現。按照此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用手能力,更能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而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
三、采用發展性評價
評價是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方式、學習參與度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的過程。有效的評價不僅使老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改進教學方式,調整教學進度,對學生來說,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近階段的知識掌握情況,了解教師對自己期許,從而調整自己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然而,目前的數學教學評價大多采用試卷測驗的方式,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分數這一個維度,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忽視了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努力。不僅如此,對于長期處于不理想分數的學生,這種評價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將“失敗”歸結于自身的能力,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容易滋長學生厭學、畏學的情緒,并對以后的學習產生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
對此,數學教師可以采用發展性評價的評價方式。教學是個雙向過程,因此評價對象不僅要包括學生,更要評價教師自己的表現,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教學步驟是否科學等等都要納入評價的范疇。采用評價主體多元化,不僅要教師評價學生,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評價,學生評價老師,學生自我評價。除了分數以外,評價更要以促進被評價者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過程與結果并重,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參與度、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納入被評價的范疇,對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現及時鼓勵,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主體在不同的方面有所擅長,教師評價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獨特性,并就其某一弱點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做到評價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從而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
總之,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初中數學處于小學數學和高中數學之間的過渡階段,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能夠做好相應的過渡工作,不僅要完成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任務,更要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下一階段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著重從以上幾個方面提出了相關的教學措施,以期改善教學方法,進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