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
【摘 要】審視歷史會發現,創新能力決定了國家的興亡,決定了民族的興衰。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關鍵在學校教育,尤其中小學的教育。語文是基礎學科,學生的語文水平直接影響其它學科的學習,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 培養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67
創新是國家的希望,是國家不斷發展的動力,提高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小學生先天就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與能力,但后天教育對培養人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作用更重要。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把提高創新能力作為教學重點,探索合理的教學方法,拓展學生創新的渠道。
傳統語文教學存在很大問題,語文課堂模式單一死板,課堂上學生只是機械背誦語文字詞與文章的機器,作業也幾乎都是抄寫字詞,教師教的死,學生學得更死,根本沒有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也沒有給學生想象的時間與空間,磨滅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苗頭。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要求,積極改革課堂教學,讓學生善于發現新知識、新事物,探尋新思路,成為具有想象力與創新能力的人。
一、良好師生關系能激發創新思維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課堂,不是一言堂。教師的民主與學生的自主,這是無論哪一個學科、無論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但是由于受到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有些教師在學生面前仍還表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姿態。張揚以人為本的思想,熱愛兒童、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應該是較師起碼的教育民主意識。能不能在教學忠創設民主、平等、和諧、自由、寬松、融洽、合作的學習氛圍,不僅使教學方法的問題,而且是設計教學原則、教學思想的根本問題。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不是簡單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而是伴著師生雙向的豐富的感情的交流——只有教師愛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愛老師,尊重老師。“愛屋及烏”在小學階段表現得尤為突出,小學生是因為喜歡你這個老師,才會喜歡你所教的課程。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當為學生付出真摯的愛,在愛的情感下,教育學生、體恤學生的心理,一切從學生的心智健康發展出發,在這個前提下,才有可能在語文課上使學生逐步樹立起創新意識。
二、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合理評價學生的見解
有疑問才有思考。學生提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對知識的進一步了解的過程。只有學生在思考之后才會產生疑問,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并鼓勵學生質疑,經常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質疑,發揮創新的潛能。有的時候學生問的問題是教師想不到的,他們有的時候會比教師想得更全面和更周到。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質疑,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耐心地給予解答。學生在提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才會不斷讓自己的知識聯系起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求最簡便最準確的方法。
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學習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應該是知識的建構者。正因如此,現行教育教學理論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是教師不敢放手,引得多,導得細,甚至使學生只需要回答“是”與“不是”便可以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何談思維的火花,何談創新的思維?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讓課堂豐富多彩
語文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發散思維是一種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他不滿足于唯一的答案,而指向于多種可能的答案,思維是多方向的,多角度展開的。發散思維就等于給智慧插上了翅膀,使之自由飛翔,開闊了眼界與思維。因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太拘泥于書本,要有自主性,創造性,增強靈活性和自由度,在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前提下,不妨打破常規,自己決定每節課所講的內容、講課的方式和順序。允許學生標新立異,鼓勵他們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新問題。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創新意味著突破、變革,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喜歡發表與眾不同的觀念,喜歡出新點子,敢于大膽想象,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他們張揚個性,表達與眾不同的感受。在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人,一個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只有敢想、敢做、敢為人先,才會離發明越來越近,才有可能成功。
四、讓學生敢于質疑,不唯師,不唯書
培養學生敢于向錯誤說不的膽量。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提出的意見和批判要及時的改正。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題的好習慣,敢于向老師說“不”,敢于向教材說“不”。比如,我在一節語文課中,寫板書的時候寫錯了一個字,把“拆”字少寫了一點,當時我沒有注意到。這時,一個學生舉手了,我請他起來,他說:“老師,你寫的‘拆字錯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錯了。我停頓了一下,心里想這是一個表揚學生敢于提問題的好時機。我鄭重其事地對學生說:“老師今天非常高興,因為有同學給老師指出了一個錯誤,我非常感謝他及時地讓老師改正了錯誤。”說完,我還向那位同學鞠了一個躬,這時,同學們都鼓起掌來。從此,我班的學生就漸漸地敢于向老師質疑,敢于向書本質疑了。
總之,教師要與時俱進,摒棄不良教學習慣,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創新型的學生。培養人才是教育的關鍵,創造性人才要通過創新教育來培養,創造性應當是每一位學生都必備的心理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