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芳
摘 要:在司法實踐中,信用卡詐騙罪與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與盜竊罪的關系問題,以及惡意透支有關催收、數額和目的的判定等具體問題,一直是區分和認定的難點。由于信用卡容易復制、可網上轉賬等特點,成為了新型犯罪的重要對象之一,并且呈現頻發、犯罪手段多樣化的趨勢。雖然我國相關法律及司法法規都規制信用卡詐騙罪的犯罪處理方法及原則,但在司法實踐操作過程中仍發現了諸多難點。本文以論述司法實踐中若干頻發的認定疑難問題為主線,經過各方面的論證及討論進而提出了相關完善立法的建議。
關鍵詞:信用卡詐騙;若干問題;法律適用
實踐中,信用卡詐騙犯罪模式靈活多變、隱蔽性強,并且己朝著專業化、集團化的趨勢發展,嚴重動搖著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及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雖然我國刑法專門設立“信用卡詐騙罪”,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以指導司法實踐工作,但立法打擊力度及范圍都落后于實際需要。信用卡詐騙犯罪手段的多樣化,導致司法認定過程中的諸多難點,理論界研究也存在這頗多爭議。
一、信用卡詐騙的概述
信用卡因其具有快捷便利等優點而被廣泛地采用,然而由于信用卡業務是以持卡人的個人信用為基礎,因而具有較大的風險性,信用卡運作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給銀行或特約商戶及信用卡持卡人造成經濟損失。信用卡詐騙罪已成為司法實踐中一種常見多發的金融犯罪。
信用卡詐騙犯罪的產生與立法現狀:
1.信用卡詐騙犯罪的產生
我國銀行信用卡業務雖然起步較晚,但是,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為工具的違法犯罪活動亦層出不窮,犯罪案件逐年增長,在一些地區其發展勢頭來勢較猛,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很.驚人,據粗略統計,我國因信用卡犯罪造成的損失每年也在億元人民幣以上,嚴重擾亂了我國的金融秩序,已嚴重阻撓了信用卡的發展。與此同時,犯罪活動日益呈現出集團化、國際化、高科技化特征。從竊取、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制作假卡,到運輸、銷售、使用偽造的信用卡,犯罪集團不僅分工細密、環環相扣,并且常利用不同國家、地區之間法律制度的差異,逃避打擊,甚至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猖撅的信用卡犯罪給金融業和整個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給社會安定帶來了嚴重危害。
信用卡詐騙犯罪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犯罪人的方面說,貪欲是人類本性的潛在的一個弱點,而信用卡本身以個人信用為基本,具有非及時結算和可以透支的特點,這種特點結合貪欲就會動搖人的意志,在此情況下,意志薄弱的人就可能走向犯罪之路。其次,從技術水平方面說,在我國一些信用卡管理系統不完備的地方,發卡行和特約商戶之間信息溝通不暢,從用戶傳遞信用卡掛失的申請到特約商戶接到止付令有時需兩三天甚至更長時間,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往往打時間差。第三,從管理機制方面說,由于發卡行管理疏忽,一些發卡行防范意識不強,認為信用卡發出了,銀行多了一份信用卡使用手續費的收入,但卻很少主動對持卡人進行隨后的資金流動情況的監管和跟蹤服務,這樣都導致信用卡欺詐風險的增加。再有,一些發卡行為了多發展客戶,擴大業務還有有意放松對申請人的資格進行嚴格的審查,往往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也會對銀行造成很大的損失。
2.信用卡詐騙犯罪的立法現狀
在現代世界各國,隨著信用卡的普及,利用信用卡詐騙(或濫用信用卡)的犯罪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但在外國刑法中,設專條明文規定信用卡犯罪的較少,多數國家是把濫用信用卡的犯罪分別納入“詐騙罪”、“偽造罪”或“計算機犯罪”之中予以處罰,而不是以獨立犯罪另行規定。比較的目的在于借鑒。對中國而言,上述主要國家和地區在懲治信用卡犯罪的司法實踐包括立法中,采取的立法技術以及司法手段,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隨著經濟的發展,信用卡犯罪的形式和手段還將發生極大的變化,鑒于信用卡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因此,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我們必須要重視相關國家的經驗,引入相關的司法理念和司法技術,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信用卡犯罪理論與實踐面臨的困難,以期遇到信用卡犯罪風暴時不至于反應滯后或是束手無策。
二、詐騙罪客觀要件的具體分析
1.“使用”的界定
我國《刑法》第196條多處用了“使用”一詞,比如“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筆者認為,這些“使用”,無論對象是何種信用卡,都應該是同一含義,即必須是能夠體現信用卡的一般功能的經濟行為。這是因為我國刑法通說認為,信用卡詐騙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不僅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利,還侵犯了國家對信用卡的管理制度卡管理制度。所以只有按照信用卡自身的功能加以使用,才有可在司法實踐中,認定信用卡詐騙罪中的“使用”。
2.“偽造的信用卡”的理解
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是近年來信用卡詐騙案件中發生頻率較高的一種,偽造信用卡是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的重要“源頭”,因此,要有效遏制信用卡詐騙犯罪,必須加大對偽造行為的打擊力度。從實踐中的案例來看,從發現詐騙分子使用偽造的信用卡入手,然后追根溯源,是查出偽造信用卡源頭的有效方法。司法實踐中認定使用型的信用卡詐騙罪,必須要對犯罪工具一一即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做出恰當的闡釋。
3.涂改卡問題
使用涂改過的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能否以信用卡詐騙罪定性,更進一步說,以信用卡詐騙罪中的哪一款來認定,人們在認識上存在分歧。第一種觀點認為使用涂改卡騙取財物的屬于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第二種觀點認為涂改卡是指被涂改過卡號的無效信用卡,涂改的目的是為了逃避黑名單的檢索,使用涂改卡騙取財物的,是屬于使用偽造的信用卡。還有學者根據涂改對象的不同作了區別處理。其中有學者指出,關鍵是看涂改、加工前有無真實有效的信用卡存在,對于在失效卡上涂改、加工的情況,應該視為“偽造的信用卡”,如果行為人在有效卡上涂改、加工因而形成的卡,則應作為“作廢的信用卡”對待。
參考文獻:
[1]張明楷.詐騙罪與金融詐騙罪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張濤、閏強主編.銀行卡犯罪偵查實務.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