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岐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實踐中股東濫用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和有限責任的行為也有了新的變化,一人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的手段更加隱秘,方式更加多樣,己經遠遠超出法律規定的對一人公司適用法人人格否認的情形。引進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之前,我國公司法學界一直存在著爭議和分歧,這些爭議和分歧甚至在立法機關最后一次征求意見時也未消除,時至今日,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已在我國施行多年后,理論界的主流聲音己趨向于對此制度的肯定。
關鍵詞: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法律適用
一、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特征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最早出現在英美國家的判例法中,后為大陸法系國家在司法實踐中廣為采用,可以說已發展為完善公司制度一項重要原則。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具有如下特征:
1.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以公司具有獨立法人人格為前提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盡管具有否定公司法人人格的功能,但它是以承認公司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為前提的,并不是對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的根本性和永久性否定,而是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中對股東有限責任的修正和補充。從邏輯上講,如果一個“公司”的獨立人格根本就未合法地存在過,它就不具有法人資格,由其產生的行為及后果都將被視為無效,也就無所謂股東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更談不上否認公司獨立人格。
2.公司法人格否認是對公司獨立人格的個案否認
公司法人人格獨立具有普遍適用性,是公司人格的常態,是一般原則。公司法人人格的否認并非是對法人人格的徹底否認,它只適用個案中的特定法律關系,而不具有普適性。它是對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中借助公司獨立人格的外殼從事濫用股東有限責任,從而規避法律義務的股東的有限責任的否定,公司法人人格否認使其背后的濫用者直接承擔法人應當承擔的責任。
3.公司法人人格否認是對法人人格被濫用后的一種事后規制
迄今為止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仍然主要體現為一種事后的司法救濟。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國家運用公權力,通過司法規制對濫用法人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行為進行事后的強制調整,以使各種利益關系重新恢復均衡,實現法律制度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在司法實踐中,如果公司還有償還能力的話,即使發生了股東濫用公司人格的事實,是絕對不能以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為依據,透過公司“面紗”直索背后股東的個人責任的。
二、我國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新《公司法》順應世界立法潮流,增加了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和一人公司的人格否認制度,相對于《公司法》218個條文來說,兩個條文規定一項法律制度顯得過分單薄,以至于很多細節沒有闡明,具體來說,存在如下問題:
1.現行法律規定過于抽象
《公司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文義解釋,公司人格否認規則在適用時應當有以下三個要件:不當行為,即公司股東存在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行為;主觀要件,即不當行為人的目的是逃避債務;客觀結果,即不當行為嚴重損害了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2.公司人格否認適用范圍較窄
法律將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財產的證明責任加于股東,由股東證明公司財產是獨立的,否則就推定公司與唯一股東發生財產混同,進而否認一人有限公司的獨立人格,由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結合第20條的規定,目前我國公司人格否認理論只適用于濫用公司人格,逃避債務和一人有限公司財產混同兩種情形,遠不能涵蓋公司人格形骸化的所有表現形式。在一人公司的場合下,公司人格形骸化情況較為嚴重。
3.一人公司債權人的舉證責任過重
較之公司債權人,一人股東在公司法人制度的框架內處于優勢地位,股東是否咯守了“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原則”,對處于公司外部的債權人而言,既難以實施監督,又難以展開調查。實踐中即使發生濫用一人公司股東獨立人格和有限責任的行為,債權人由于信息不對稱,取證“舉步維艱”,致使新《公司法》第20條,在司法實踐中難以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三、對我國公司法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完善
針對我國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不足及目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新情形,同時參照國外的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完善建議。
1.擴大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適用情形
為了保障相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經濟秩序,有必要引入公司人格否認的反向適用,揭開姊妹公司之間面紗和深石原則。公司人格否認的反向適用,是指一人公司股東利用其對公司的控制權,向公司轉移個人財產,逃避個人債務,侵害一人公司股東的債權人的利益,一人公司股東的債權人可以要求該一人公司承擔股東個人債務。
2.確立外部反向否認一人公司人格制度
傳統的公司人格否認是指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因股東的濫權行為而受損,起訴請求法院無視公司的獨立人格,讓股東為公司的債務負責。這是正向公司人格否認,也是公司人格否認的典型形態。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公司人格否認原理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新情形,即所謂的反向公司人格否認,或稱為逆向公司人格否認。
3.我國關于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范圍
一是關于一人公司資金明顯不足的情形,首先不能混淆公司資金明顯不足與注冊資金顯著不足兩個概念的涵義,前者比較的對象是界定在公司設立的時候已經具備的資本數額與公司經營業務性質、應對風險、展開規模所需之間即是已有的無法滿足需要的,后者的比較對象限于公司設立資本與法律所規定的公司設立必須要繳納的最低資本額度之間即是無法滿足法定的出資注冊基本義務。
參考文獻:
[1]朱慈蘊.公司法原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
[2]黃輝.我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實證研究.
[3]黃來紀,陳學軍,李志強等編.完善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研究: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s1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