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旺
【關鍵詞】 課堂教學;教學模式;背景;做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70—01
一、“1535”課堂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優化學生學習過程,把學生學習過程分為五個相互聯系的環節,即: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整理、作業練習和交流反思。這五個環節是一個完整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五個部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或忽視都會影響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五環節中任一環節的完成效果都對整體學習效率有著極大的影響,為此,我們必須抓好每一個環節的落實,才能讓學生學習的效率最大化。
圍繞優化學生學習過程,必須優化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師教學的過程也可以分為五個環節,即明確目標、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思評估、完善對策。明確教學目標,首先要明確課標要求,在此基礎上研讀教材,分析學情,了解學生,并圍繞學生學習主線,落實模塊教學要求,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形成教學設計。實施教學,主要完成落實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教學,答疑解惑,批改作業,指導學生制訂學習方案,加工整理知識點等任務。評估反饋時,要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要注意提高試題的質量。其次針對以上各環節的問題進行反思,并提出改進措施。通過“教”與“學”過程的優化,使我校課改高度關注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高度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高度關注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統一。
兩個五環節可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為了全面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落實每個環節的學習任務,必須以課堂為核心和樞紐,把學習向課前和課后延伸,而課堂無疑是實現這一目的的主陣地。因此,我校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重點致力于對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提出了“1535”的課堂教學模式,并以此為抓手,解決重視課堂學習而忽視課前和課后其他環節學習任務的突出問題。
二、“1535”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做法
利用一分鐘組織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利用五分鐘或讓學生通過演講、板書等充分展示預習效果,或由教師、學習小組相互檢查預習、作業完成情況,或由教師反饋上節課學生提交的普遍性問題;利用30分鐘進行新課程內容學習;最后五分鐘教師反思總結教學得失,向學生征求本節課的意見建議,學生提交還需解決的問題的清單,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調整教學設想,更具針對性地布置鞏固提高新知識的課本及輔助性資料的作業等。
“1535”課堂教學模式只是在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上規定了一些各個學科都需要遵守的原則,即每節課都必須有預習反饋五分鐘和整理總結五分鐘。這種安排是為了使學習“五環節”中的“課前預習”、“課后整理”兩個環節落到實處,因為課堂教學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導向作用。
“預習反饋”五分鐘其主要作用是為了檢查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無數優秀學生的成功學習經驗證明,課前充分預習是提高聽講效率和學習針對性的保證,我們把它放在學習五環節的首位予以重視,但是沒有老師的督促檢查,學生自覺預習的習慣將很難養成。同時,通過預習反饋,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存在的問題,以學定教,及時調整教學安排,突出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課堂教授新知識規定在三十分鐘內完成,從客觀上限制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滿堂灌”的教法,以教師活動為主而忽略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的狀況發生,同時對教師備課進行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因而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精講精練,突出重點,避免冗繁。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學生課前的充分預習是必要前提。因而,這三十分鐘的效率取決于預習反饋環節的落實。
課堂上留下五分鐘整理總結時間,一是為了讓學生對當堂所學內容及時總結整理,以期及早發現自己學習的漏洞,及時解決。二是“學習五環節”中的課后整理環節,我們在長期實行中發現往往容易被學生忽略,落不到實處。整理總結是對所學知識鞏固提高的必要學習過程。如果缺乏這一環節,必然會影響整體學習效果,所以,我們把這一環節安排在課堂上,可以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歸納整理的意識,以期早日養成主動落實“學習五環節”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1535”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從具體教學效果來看,“1535”課堂教學模式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發展”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是認識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著眼于學生學習過程的最優化,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成長過程,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