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提出,初中政治教學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如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以此打造高效課堂,成為廣大政治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立足于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有效性;教學策略
政治這門學科在培養學生的思維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治教師要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尋找理性思考與發散想象這兩者的契合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初中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一、鼓勵學生表達思路,增強合作交流意識
初中政治教師要努力營造活躍的、輕松的課堂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下,學生都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闡述自己的見解,這樣做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不會機械地套用所學的知識,而是要認真分析問題,將自身的觀點一一表述出來。
二、結合實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政治這門學科具有開放性、靈活性的特點。通過政治教學既有助于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還有助于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政治知識,利用這些政治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當學生掌握了政治知識、政治理論及政治方法之后,他們會慢慢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活動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以“理想與使命”這一知識點的講解為例子,在教學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來談一談他們自身的理想和使命。由于每位學生的理想與使命存在差異,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學生的想法,而是要帶領學生一起去看看教材中是如何闡述理想與使命這兩個概念的。這樣做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快速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三、引入時事政治,拓寬學生的視野
大部分學生認為,政治這門學科的很多知識都需要機械地記憶,以此來應付考試。這種錯誤的觀點讓學生將自身的目光僅僅放在了教材上,并不關注時事政治,從而讓學生感覺到政治這門學科較為枯燥無味。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入時事政治,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與時事政治相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到政治學科的實用性。同時,學生看報紙、雜志、新聞這一過程也是不斷拓寬自身視野的過程。
我們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這一知識點的講解為例子,初中政治教師要將社會上那些違反法律的事例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從這些案例中來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知識點隸屬于法律范疇,如果讓學生單單理解這些知識,既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又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能夠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要引入時事政治,通過讓學生分析時事政治來巧用本節課的知識。
四、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
當前,多媒體開始被廣泛應用到政治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書本之外的知識。多媒體的運用將抽象的政治知識形象化,同時將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我們以“學會合作”這一知識點的講解為例子,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給學生播放籃球比賽的節選視頻,通過讓學生觀看這一視頻來讓學生感受成員之間合作的重要性。如果在籃球比賽中,成員與成員之間不相互合作,不相互配合,那么他們將無法贏得比賽。通過運用多媒體來給學生播放視頻,引出本節課要學的內容,即:學會合作,學生對“合作”這一概念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他們也初步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為此,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巧用多媒體,讓學生快速消化相關的知識,激發起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五、倡導案例分析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將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由于案例教學法本身具有生活化、典型化的特征,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又有助于推動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我們以“做意志堅強的人”這一知識點的講解為例,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張海迪的人生經歷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從張海迪的人生經歷中來獲得啟發。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學會堅強,讓學生具備克服困難的勇氣,通過引入張海迪這一案例,學生的內心受到觸動,他們的內心也就會變得堅強起來。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案例分析法,借助案例來講解本節課的知識,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齊艷.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科技信息,2011(6).
[2]胡敏.淺談在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經營管理者,2010(19).
[3]柏相澤.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學[A].2014年5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