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農村的經濟發展十分迅猛,與此同時群眾的精神文化發展則相對滯后,因此,在農村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對當今農村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重大意義。本文以南部縣興盛鄉的群眾文化工作情況為基礎,就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功能展開相關討論。
【關鍵詞】農村群眾;群眾文化;農村文化
近年來,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及西部大開發的經濟發展政策指引下,我國農村特別是西部部分地區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顯著提高,而與顯著提高的物質生活水平不對應的是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針對農村的群眾文化工作現狀來說,大力發展農村群眾文化具有很強的公共性、基礎性和社會性,對實現2020年全面小康有積極的作用。
一、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現狀
目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在發展中隱藏著阻礙,同時在困難中也存在著機遇。以南部縣興盛鄉以及周邊的一些鄉鎮為例,近年來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領導階層的理念正在轉變,積極創新發展思路,將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兩手抓,特別在群眾文化建設上,黨委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部分鄉鎮投資上千萬修建休閑娛樂廣場、村級遠程教育、農家書屋、村村響、廣播電視器材、體育器材等硬件設施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居環境,提高了群眾的文化水平和幸福指數。但是和新形勢下的發展相比,很多鄉鎮群眾文化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比如:1、文化設施相對落后,經費投入不足,簡易的文化設施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2、文化建設隊伍薄弱,而且文化專干業務能力不強,不利于鄉鎮文化活動的開展。3、文化活動缺乏生機,當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主要是廣播、放電影、跳廣場舞、打牌、上網等,真正上檔次、有品位的群眾文化元素很少。
二、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功能
雖然在實際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著諸多的困難與問題,但各級黨委政府發揚苦干實干精神,在人手、資金、環境、設備等多方面尋找突破口并加以解決,群眾的文化生活狀況仍然得到了較大的轉變。從初步成果上來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功能體現在多個方面。
1.對農村整體風氣的改善功能
在新時期經濟與文化發展背景下,即使是農村地區,仍然受到了信息全球化的影響,各種外來的思潮沖擊著固有的理念,對突然富起來的人們帶來了多元化的改變。而通過完善的群眾文化工作,一方面可以使其摒除傳統的迷信、愚昧等思想,另一方面可以讓群眾在外來新思潮下去蕪存優,吸取積極進取思想,剔除冒進與急躁,從而營造良好、健康的農村整體風氣。比如在各種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中,人們的身心往往也會隨之而健康向上,避免了可能存在的浮躁、攀比、冒進等現象,讓群眾日常的生活氛圍隨之轉變。
2.對群眾個體素質的提升功能
對于群眾個體來說,各類文體活動不僅是對自身精神生活的豐富,同樣也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對每一位群眾個體的素質提升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特別是對于文化層次較低的農民來說,在讀書、舞蹈、演出、展覽等文化活動中,對自身視野、見識方面獲得的收獲是巨大的。此外,在群眾化工作中中,基層工作人員同樣需要不斷學習去充實自己,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文化素質提升來帶動群眾素質的提升。
3.對中國特色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功能
如今是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時代,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同時具有中國特色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功能,這也是該項工作開展的核心目的之一。從文化傳承角度來看,我國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平和、謙遜、禮貌、尚美等均是傳統優秀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傳承價值。在鄉鎮集體組織的經典閱讀、地方名人文化展覽、文化主題電影等活動中,便可充分融入相應傳統文化思想內涵。而從文化推廣角度來看,現代中國特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我國發展大背景下的產物,具有時代的前瞻性,在群眾文化工作中推廣,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我國未來的發展大方向以及基本價值取向,把握時代脈搏,為未來新農村各方面的發展指出前進道路并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農村發展中,群眾文化工作在農村風氣的改善、農民素質的提升以及我國特色文化的傳承與推廣等多個層次均有著十分重要的功能,對農村的整體發展來說不可或缺,甚至在當今應該將其與經濟發展放在同一位置,使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同步進行,并最終建成特色社會主義藍圖下的科學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