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萍
摘 要:在美術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教會學生如何欣賞美術、如何理解美術的概念,對每個美術教師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展現形式來促進學生的美術欣賞,以此來提高美術欣賞教學的質量,同時也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去了解美術的魅力,讓學生在欣賞美術的過程中也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多媒體
一、對小學美術實施欣賞教學的緣由
1.提高見識,增加對藝術發展歷程的了解度
首先,教師要對美術這門學科本身知識的豐富性有充分的認識,教師可以在美術欣賞課上,盡最大的努力為學生展示更多古今中外的優秀藝術作品,像五千年前的彩繪藝術,各朝各代的杰出繪畫、雕塑等藝術,還有現代的各種美術、建筑等優秀作品,使學生可以享受經典藝術作品的熏陶,感受不同的年代人們對于“美”的不同理解和想法,同時也對歷史環境有個大概的了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見識,增加對藝術的發展歷程的了解度。
2.提升境界,滿足對精神層面的需求
美術作品是藝術其中的一種很重要的表現形式,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通過學生對作品年代的了解、對作品手法的掌握以及作品本身表達的思想的體會,不僅滿足了學生精神層面對于藝術的需求,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境界。例如,學生對兵馬俑中武士的欣賞,對于其堅強、屹立不倒的身姿,嚴肅的臉部表情,學生深深地被觸動,感受到古代人對于自己信念的堅守,同時也對古代人類的藝術造詣膜拜。
3.實施美育,提高對道德品質的培養
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一個很美好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教師不僅可以教會學生欣賞“美”以及真正理解“美”的概念,同時也是對學生道德品質培養的過程。例如,在欣賞《清明上河圖》時,通過對作品中繪畫技巧的高超的領悟以及作品呈現出的和諧、繁華的生活景象的感染,學生對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明的文化的自豪,從而表達出對祖國、對祖國文化更加強烈的熱愛和贊賞之情。
二、如何實施小學美術的欣賞教學
1.以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為前提
從古至今,不單是美術作品,任何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都不能孤立存在,都是有一定的文化情境作為背景而呈現出來的,就像《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基本理念描述的一樣:通過一定的文化情境來了解美術。這個文化情境指的是美術作品在創作時,當時的時代背景如何,文件特點是什么,以及作者是根據什么來創作的等等。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首先要對作品創作年代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做個簡單的介紹,然后再向學生介紹該件作品使用的技能技巧,使學生不僅認識到美術技藝的特點和多樣性,同時也了解到美術對于社會、對于人們的生活所做出的不朽功勛,學生在不斷的欣賞和了解中,對祖國傳統美術作品的熱愛以及自身的藝術修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對董希文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欣賞時,可以讓學生事先對作者創作的歷史背景進行查找,了解當時的文化情境以及這件作品對于當時社會的意義以及現代社會的警示作用,從而使學生帶有濃厚的感情來欣賞,加深學生對作者以及作品的理解。
2.實現美術欣賞教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藝術,美術現象更是比比皆是,所以在美術的欣賞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把美術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與校內外真實的活動聯系起來,實現教學與實際相聯系的目標。例如,在講到《現代建筑藝術》一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以及校外走走,欣賞一下學校的建筑以及校外的建筑,分析一下各自的不同特點和設計風格,并做個簡單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現代建筑的美之所在。這樣的方式,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對于藝術的感性認知。
3.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小學的美術欣賞教學中,要改變過去那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可以通過使學生親身體驗的方式來實現,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
以《認識圖形標志》這一課為例。在課前,教師安排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學生收集各種的圖形標志,并自己尋找與這些標志相關的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對各種圖形標注的欣賞,通過分組讓學生之間相互提問,相互解答一些圖形標志的特征以及設計的思路,通過討論研究學習到更多的藝術技藝。這種方式體現的課堂教學中的過程和學生的體驗,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被激發。
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該把欣賞教學放在首要位置,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欣賞美術,并自主發現“美”,了解“美”的內涵。教師通過新的教學理念,不僅為學生的美術學習增添了砝碼,同時也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陸玲.淺談如何進行小學美術欣賞教學[J].學周刊,2013(35).
[2]周小兵.新課程下小學美術欣賞課施教策略探析.新課程:小學,2010(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