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仕斌
【摘 ? ?要】現代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這其中包含著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不僅要培養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還要把心理素質的培養貫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初中語文 ?學生心理 ?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38
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內容很廣,培養心理素質的方法也很多,以下是本人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與體會,意在拋磚引玉,與眾位同仁共同探討,使語文教學中的心理素質教育更上一層樓。
一、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奠定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
自信心是人最寶貴的一種心理品質,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說:曹植七步成詩,尚為遲澀,請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詩。而縱觀歷史上有成就的人,他們的成功幾乎都來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要多表揚、多鼓勵,要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這樣,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實際上,學生往往特別注重老師對自已的評價,老師有時一句不以意的話或許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教師應提倡“賞識”教育,對學生多肯定多鼓勵,多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如果我們在課堂提問時多說兩句:“不錯,很好,有進步”之類的話;如果我們在學生的成績有了一點進步時多說兩句:“你很有潛力”之類的話;如果我們在學生考試前多說兩句:“你能行,你一定會成功”之類的話,學生就會因此產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學生有了信心,就會爆發出局大的能量,最終就能后進變先進,失敗變成功。
我班有一位同學,平時不愛提問也不愛發言。在上《范進中舉》這一課時,分析胡屠戶這一人物形象,其他同學都結合課本內容談了胡屠戶這一形象的性格特點:趨炎附勢、愛財如命、嫌貧愛富……只有那位同學在座位上輕聲說了一句:其實胡屠戶也并不全是壞的。“他的這句話引來了一片反對之聲。甲學生說:“胡屠戶這個人,眼里只有錢,范進沒中舉時就是‘現世寶中舉了,馬上會有錢了,就是‘賢婿老爺這樣的人,還會有好的一面?”乙學生也表示:“胡屠戶這個人,只要看他抓銀子這一場面,就足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了。”在眾多學生都發表完了自已的看法后,我微笑著對他說:“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更具體一些,你能說說嗎?”那位學生低著頭輕聲說:“我覺得胡屠戶也不是無故罵范進,他把女兒嫁給了范進,但范進卻養不起家小,時常還要靠他,而且常常讓全家挨餓,有這么個女婿,當然針對罵他,這是恨鐵不成鋼啊!”他說得有道理,在他說完之后,我給了他熱情的掌聲,其余的同學也投去贊賞的眼光,那位學生的自信得到肯定,使他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來越足,提問發言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事實上學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響比外在力量的作用會更持久、更重要,會更有力地推動其對語文的學習。所以,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少教師都注重以各種形式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他們獲得成功。
二、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充實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是鍛煉其才干的重要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務之一。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世紀,我們更應該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尊心、上進心和搞挫折能力。語文教學也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濃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本學期,我為了讓學生適應議論文這種文體,掌握它的論證方法,進而學會說理,在班上搞了兩場辯論比賽。辯論前把題目要求及應準備的材料告訴學生,指定八位優等生分成兩組作為辯論的正方與反方,把其余同學分成兩組,分別為參加辯論的同學找材料。同學們在找材料的過程中學會了論據收集的方法,在辯論中懂得怎樣突出論點、說明事理。第一場辯論由于準備不足,學生一時無法適應。第二場辯論大有進展,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提高了學生積極參與競爭的心理素質。為了讓學生多讀一些課外古詩詞,我搞了一場古詩詞朗讀比賽,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參加。在朗讀中要求學生口齒清楚、詩句朗讀流暢,讀出情感。教師在點評時做到重表彰、重指導,贊譽中等生和差生的優點,從而提高了學生參與競爭的積極性。后來搞的名著知識競賽,采取報名參加的方法,結果大多數學生報名參賽,連差生也敢于自愿報名,迎難而上,最終,這次活動也獲得了成功。能過上述活動,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對集體活動的參與意識,培養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進行意志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一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搖籃有這種狀態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的自我約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意志的參與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總是以情感作支撐,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動力。由于語文自身固有的特點,學生在學習中總會遇到困難,意志頑強的人會知難而進,而意志薄弱者就會知難而退。因此加強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教學中,很重要一點就是教師必須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意志。
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結合教材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優秀杰出人物的事跡(包括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導學生閱讀優秀文藝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學習學生自周圍的典型,從而讓學生從榜樣中汲取食糧,磨練意志。如如,第五冊中的課文《岳陽樓記》,主要表現了作者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體現了范促淹身處逆境,奮斗不息的堅強意志。我在教學時,著重引導學生思考:他做這篇記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已當時的處境怎樣?從中看出他怎樣的精神品質?從而讓學生領司到他的那種身處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積極進取的品格。并引導學生結合自已的學習實際思考:學習上的失敗怎么看待?如果你現在身處逆境,你會怎么辦?以培養學生的正確對待逆境,在逆境中積極進取的堅強意志。
當然,每個學生的意志類型和發燕尾服水平是有差別的,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較大,所以,教師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對于缺乏自制力的學生要提高他們的控制能力,對于缺乏毅力的學生應當激發其堅韌精神,對于膽小、猶豫不決者則要培養其大膽、勇敢和果斷的品質……總之,根據學生意志品質的特點,有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這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