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
摘 要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從而誘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堂音樂課都煥發活力,是構建音樂高效課堂的一種重要手段。對于高一的音樂鑒賞課《茉莉花的芬芳》的教學,筆者從教學目標、課題導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生的互動學習以及教師對多媒體軟件的應用等方面圍繞“高效課堂”做文章,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綜合能力也有所提高,進而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 高效課堂 音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58
Abstract In the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 can create suitable teaching sitati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so as to induc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usic, let every music class have vitalit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struct efficient class of music. For Grade One 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 "jasmine fragrance" teaching, the author from the interactive learning of teaching objectives, subject to import, and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tudents and teacher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software around "high class" make a fuss, so as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level of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lso increased, and then can make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improve the students' music quality.
Key words efficient classroom; music; teaching
1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就是教學最終所要達到的一個理想效果。而在本次的音樂教學中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從而實現三方面目標的有機結合,進而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課堂的高效性。
1.1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對不同地區《茉莉花》的演唱風格以及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分辨,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其次,讓學生用意大利語學唱《圖蘭朵》主題歌以及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的同時,時刻關注學生學習音樂的態度和情感,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些成功的經驗,盡可能地滿足每個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需要。
1.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積極欣賞、體會《茉莉花》,讓學生真正感受《茉莉花》之“美”。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演唱《茉莉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認真欣賞《茉莉花》,讓學生有一種對美的享受并產生愉悅心情,同時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以及熱愛祖國的情感,逐步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問題的發現和解決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對知識的掌握過程中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2 如何體現課堂的高效性
2.1 巧妙設置課題導入
一堂課是否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融入其中,教師的課題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茉莉花的芬芳》這堂課中,筆者是通過薩克斯演奏的《茉莉花》開始進入教學的,接著播放一些以“花”為主題的音樂片段,例如《一剪梅》、《梔子花開》、《花心》、《夜來香》、《丁香花》以及《茉莉花》等,其中《茉莉花》由筆者親自彈唱。通過播放這些歌曲,讓學生對歌名和演唱者進行辨別,然后再以此提出問題:以花為主題的歌曲和音樂有很多,但在我國重大場合中出現最多的是哪首曲目?從而引出《茉莉花的芬芳》的教學。
2.2 提倡學習方式的自主創新,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以講授為主,如今這種教學方式滿足不了現在的教學需求了,學生如果只是被動接受的話,很容易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想要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及創造性,就需要轉換教學活動中的師生角色,即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在《茉莉花的芬芳》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提問時,并非完全按照課本來提問,而是由學生自己先提出一些關于此歌曲的問題,然后讓別的學生自由發言回答,教師再進行補充總結,與灌輸式教學法相比,這種獲取知識的方式更有效率,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動力,使學生的能動性及創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可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去探索并解決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盡快掌握音樂知識及技能。
此外,音樂是相通的,如民歌歷來是其他民族音樂的創作源泉,根據《茉莉花》改編創作的新民歌、器樂曲以及舞蹈音樂非常多。在展示了相關的改編作品后,筆者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二度創作,嘗試用不同的形式來演繹《茉莉花》。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分組推薦代表進行演唱,也有共同合作進行表演或演奏,學生相互聆聽并欣賞,同時可以互相交流,說出自己更加喜歡哪種演唱風格。
2.3 實現有效和諧的交往互動,促進學生合作交流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正確實施互動策略尤其重要,它的實施對課堂質量有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對音樂課的認識以及今后音樂素養的形成,而且這種影響是持續性的。
高中生在音樂鑒賞課堂上會接觸到的經典音樂作品有很多。這些經典音樂作品大部分是經過了時間的檢驗,而且極具代表性。在《茉莉花的芬芳》的教學上,筆者刻意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提前搜集、整理一些相關資料,在課堂中由學生一起對這些資料展開討論,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不同的人肯定會有不同的意見,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同時教師也能夠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優缺點,然后再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指導方案。
2.4 實時應用多媒體技術,有效收集與處理信息
教師在現代化的教育中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實時地使用一些多媒體技術獲取相關的信息,可以借助幻燈片及計算機等制作一些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課件,然后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背景音樂,將抽象的知識進行直觀化和具體化,這樣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學習。在講授《茉莉花的芬芳》時,筆者將制作好的教學課件進行放映,如播放在重大場合演奏該歌曲的場景等,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就如同身臨其境,感受其氛圍以及給觀賞者帶來的視聽盛宴,從而感受歌曲的魅力,真正地讓學生在課堂上是處于一種注意力集中的狀態,逐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等。
2.5 提升教師自身素質,發揮教育藝術魅力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以積極影響,在學生中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進而讓學生對所學科目產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個人表演或者是親自參與各種演出作品展示給學生,不僅樹立了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形象是值得他們學習和借鑒的,一旦教師受到學生的崇拜,那么學生就會更容易受到教師的熏陶及感染,自然而然就會主動向教師學習。例如,筆者在課堂上通過用意大利語教唱《茉莉花》,以自身的語言優勢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通過自彈自唱這首歌曲,使學生對教師的崇拜之意又增進了一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因為成功能夠讓人積極進取。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缺乏信心或哪怕是只進步了一丁點,都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從而樹立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進而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
2.6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
在課堂上,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相互之間進行情感交融,從而創造一種相互交流和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教師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要真正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同時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用同樣的熱情、關懷和鼓勵對待每一位學生,對音樂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要格外關注,同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從而使學生可以自信、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
學生對教師的每一個表情及每一句話都能夠心領神會,因此在特別時期(高一、高二)要給予學生多一點親密的動作和語言。例如,在《茉莉花的芬芳》的教學中當請學生起來演唱歌曲時,筆者是這樣問學生的:“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自告奮勇起來演唱這首歌曲,展示一下未來歌唱家的風采?”隨后學生演唱完之后,筆者又根據學生演唱的情況予以評價:“這位同學不僅唱出了原歌曲的曲調,同時還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大家為他鼓掌吧!”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多使用“加油哦!”“再來一個要不要?”“你是好樣的!”“太妙了!”等話語,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表現欲,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一來,可以有效提升音樂教學成效。
3 結論
在《茉莉花的芬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培養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知道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好課堂,同時一位老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能夠使學生感興趣,才能說明這位老師是一位好老師。本次教學《茉莉花的芬芳》時,通過比較不同版本的演唱,引導學生了解音樂知識的同時,也注重課堂互動,使學生在了解《茉莉花》的基礎上共同參與討論并進行創作表演,逐漸挖掘他們的思維能力及音樂才能。另外,教師通過自己的才藝展示,樹立其在學生心中的良好形象,為以后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如此一來,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同時還收獲了笑聲、掌聲和歡呼聲。不僅達成了教學目標,還獲得了很多的反饋信息,為教師的后續教學提供了參考,有助于優化教學方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