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莉
【摘 要】信息時代的今天, 信息化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是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途徑和動力。在信息化條件下,教育的現代化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信息化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體驗超越了時空、地域的限制,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和水平。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教育;教學變革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應用于教育的每一個領域。它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供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內容和新方向,培養了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實現了教師教育觀念和手段的變革,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形成。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教育特征
(1)信息化在高職教學中的意義。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師與學生借助多媒體和信息資源進行的雙邊教學活動。它的主要特點是:以教學理論作為導向;以信息技術作為支柱;強調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更貼合學生的需求;教學內容更豐富性,更有時代感。針對職業學生的特點,信息化教學通過貫徹“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思想,加強實訓環節,提高實訓效率,貼近工作崗位,營造真實工作環境,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能幫助實現分層教學與個性化學習,建立精品課程資源共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教學平臺的開放。傳統的教學為每個獨立的校園和課堂,即使在高科技的今天高職教育強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也只是將教育的平臺拓展到了企業。然而,信息化發展到全球網絡時代,教學平臺超越了時空、地域的限制,使高校成為開放式的校園。許多國內外的知名高校都在使用類似于MOODLE SAKAI的開放性教育平臺,學生通過這個平臺,不僅可以下載老師的講義,觀看教學視頻,還可以與同學在線討論難題、在線做測試等。這使得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室,真正實現了學生隨時隨刻隨地都能與老師同學互動交流。
在中國,翻轉課堂、可汗學院、云端學校、微課程、微信、慕課……已經逐漸進入高職學校,導致現有的師生關系、教學方式發生變化,教師的教學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強大的信息化面前,課堂教學改革,已經不能停留在過去借助電子白板進行多媒體教學,教師應從知識教育中解放出來,更加注重能力和價格觀教育,以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提高學習的效能,使高職教育的教學改革邁上一個新臺階。
(3)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教師教學的內容主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而定,教師考慮的是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其授課模式,是以講授演講為主的教學活動,知識的呈現形式以板書、投影、PPT等方式進行,其傳授內容是以視覺方式為主。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師要創新性地運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處理,由于課程教學過程借助網絡的平臺完成,授課過程本身及授課內容也將在網絡上免費開放,信息化下的教學內容使信息的傳遞從簡單的知識積累的儲存轉變為學什么、做什么和為什么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其教學模式不但包含文字、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像以及模擬的三維景象,包含更多的知識信息,提供更為形象化的內容,學習的內容將更加豐富多彩。學習者自行可以選擇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地點,學生可能在家學習、可能在書店學習,個性化地進行學習,學生到學校只是解決疑難問題,學習成為學習者自主的學習方式。
(4)學習方式的變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讓學習落實在學生身上”,其根本點在于讓學生會學、樂學、學會。“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是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華內容,也是現階段信息技術背景下課堂改革的方向。我們課堂改革的目標是將“喚起興趣,鼓舞精神”的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積極構建生命課堂,建設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信息技術介入課堂后,學生的學習模式從過去的板演、計算等形式中解放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不論是聽、讀還是演練,每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主動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不再受控于課堂教學進度和內容的一刀切。通過網絡學習,及時向老師反饋學習信息,不把缺點暴漏在“陽光”之下,很好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經過自己的努力,過關后,將會得到一定的獎賞,學生的自信心也就逐漸得到了提升。師生間還可以通過微信等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交流,給師生帶來更多的興趣,促進彼此間的溝通。
課堂應該是學生喜歡的課堂,是自主的課堂、互助的課堂。自主意味著學生可以相對自由地支配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速度;可以實現相互幫助和共同發展。通過教師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研究作業,實現“把講堂變學堂”。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教育的思考與對策
(1)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能力。職業教育的信息化給高校教師帶來了新理念、新課堂、新教研,教師作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和執行者,對其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重新定位,因此,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媒體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迫在眉睫。廣大教師應努力提高信息處理能力,信息問題解決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要積極迎接挑戰。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了解并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具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認同信息化教育,善于運用信息工具搜索、組織、管理、維護和利用信息資源,實現最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捕捉能力和應用能力。
信息化時代的教學要在教學領域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以促進教學的全面改革,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學發展的新要求。對教育的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都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師必須和學生一起共同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和信息技術,才能夠滿足教育對信息化技術支持的要求。
(2)更新教師授課方式。信息化時代的高校教師,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了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即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和協調,著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捕捉信息能力。現代信息技術在信息的儲存和傳播方面極具優勢,特別是將它運用于教學,就使教學模式和方法發生了根本變化。學生通過網絡及其他多媒體技術獲取知識,不僅使得學習的途徑變多了,同時學生能自己掌握學習進度,更使得學生的自主性增強了。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意識到信息化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搭建良好的教學信息化網絡平臺,建立開放、互動、知識共享和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平臺,開發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推進師生共同參與的探討式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微課堂”近年來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實現移動學習或在線學習。伴隨著教學過程的進行,學生越來越成為主體,課程載體難度逐漸增加的過程中,教師講得越來越少,學生的自主能力越來越得到提升。
在信息化發展浪潮的推動下,教育信息化的變革勢在必行,高職教育教學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將迎來又一個發展變革的春天,高職教育也將更加發揮其教育的本質功能和特色,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安亮. 對信息化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的再認識.臨淄教育信息網
[2]包硯俠.談中職教師專業發展[J].職業技術,2013(2):38.
[3]李霞.促進中職教師專業發展之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2(3):70-72.
[4]徐圣龍.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