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坤
摘要: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結合學生的年齡及思維特點,從課堂設計、語言運用、教學運用方式方法等幾方面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培養學習興趣成為信心的主要誘因,促進數學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激發
興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它是一種具有情感色彩的心理傾向。有了這樣的情感傾向學生才會主動的去探求未知事物。只有激起內心的興趣,學生才會去體會、思考和解決問題。在數學課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去研發的課題,以跟上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步伐。
因為數學內容學習起來讓人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積極的參加教學實踐中的活動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教師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引人入勝的情景,引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課堂教學中怎樣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下面簡述一下我的幾點看法。
一、新課導入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引人入勝的開始是成功的主要部分,在教學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導言,才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引導學生充滿求知興趣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有限的課堂實踐中使學生從課程一開始求知的欲望就被激發出來,讓整節課在學生的強烈求知中順利完成。
二、在競爭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競爭的環境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的去創設競爭的環境,引起學生競爭的意識。給學生創設展現自我的機會和互相學習的機會。比如,在一次數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在學習乘法口訣時,教師把學生按照組分開,兩組之間搶答教師出的算式題答案,各做同學分別為自己組加油鼓勁兒,全班同學的學習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在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新奇的東西存在很強的好奇心,這樣教師通過設置有新奇性的問題來刺激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及時的、巧妙地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就能夠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和興趣,促使他們的參與其中。如教師教《乘與除》時,在解決帶括號的混合運算時,布置了這樣的思考題:老師買了38個橘子吃掉了6個,把剩下的分給4個小朋友,請同學們幫老師想一想算式應該怎樣列式計算?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們爭搶回答,結果得出來了要運用括號的結論,并且先算括號里面的算式。再比如,我在教《長方體的周長》一節時,為了使學生認識到實際生活中,物體的周長算法會有所變化。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我們家要一面靠墻弄一個長4米款米的圍欄,需要多少米長的圍欄?”問題一出,同學們立即思考起來,有的右手比劃、有的互相討論、有的拿出鉛筆畫圖,最后的出現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再減去靠墻的一面,有的同學還說出可以長靠墻也可以用款來靠墻,圍欄的長度會有不同。利用生活情境問題,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課堂的氣氛活躍有收效顯著。
三、用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習的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把游戲引入課堂之中,然后把知識融入娛樂當中,通過小學生們最喜歡的游戲方式來激發學習興趣和對新知識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處于情緒高漲的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并且發展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速算訓練中,以擊鼓方式進行搶答游戲,龍擺尾式兩組搶答,獲勝組給小紅花鼓勵。學生在游戲中一直保持興奮,慢慢的計算速度就得到提升了,學習的興趣也被激起,更樂于學習數學了。
四、從教學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
過于嚴肅單純說教的課堂,學生們很不喜歡。因為只有學生們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中,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只有課堂上學生積極性被激活,學生的思維才會充分顯現出來。通過以下幾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出來。第一,教師要從充滿情趣的方式方法和設計方案上入手,力求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保持學生的積極性。第二,教師從塑造自身素質入手,運用好自身長處,如幽默感,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隨時在你掌控中。第三,要與學生融洽相處。是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于和你溝通配合你的教學過程。第四,運用好表揚這一有力工具。經常能聽得到激勵學習興趣就會更加濃厚。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這個主體,必須要求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就要給與適當的表揚鼓勵。成功能使學生覺得學習使精神上愉快,可以激發學生更高的求知欲。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獲得,自己主動地去解決問題,體會成功的樂趣。同時適時給予夸獎式的評價,會讓學生學習更加有信心討論問題更加激烈,課堂情緒就會始終飽滿。對學生應多一些表揚,少一些責備和挖苦,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這樣學生才能愉悅接納你,愉快參與到學習中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教師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材施教,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后進生更要多加關照,保護好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這也是要靠平時的鼓勵和贊揚給與的。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心情,從而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五、把比喻、故事化用于課堂增加興趣
小學生對有興趣的東西和熟悉的東西容易產生探究的興趣。教師在數學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善用趣味性十足的比喻,讓學生處于學習的氛圍之中。如在學習圖形認識的時候,教師給長方形取名長長,給正方形取名芳芳,給圓形取名圓圓,然后用講述故事的語言來敘述長長、芳芳、圓圓的特點。這樣讓課堂充滿故事感,也激發了學生求知的興趣,聽的津津有味,記得扎扎實實,學習興趣不由得被激發。
小學生是最愿意聽故事的群體,把故事運用于教學當中,會更加深刻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探究精神。在三年數學上冊中,解決問題對于很多學生多成了大難題。后來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將深色難懂的習題故事化,加大童話色彩,學生的學習情緒高了,在故事中理解起來相對容易也易于接受了。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學生就會更加投入的去主動參與和學習。這樣老師就要肩負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這一任務完成好了,學習就變成容易的充滿樂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