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祥
摘 要 課堂教學評價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內涵,督導人員課堂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質量考核,因而受到高職院校各層面的普遍關注,督導人員課堂教學評價主要觀察的可概括為四個維度: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效教學。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教學督導 課堂教學評價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60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pervision personnel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directly affect the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and thus subject to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level, the supervisors of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main observa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ur dimension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ffective teach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supervision;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effective teaching
0 引言
課堂教學評價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行為及其效果所進行的價值判斷。高職院校教學督導人員的課堂教學評價,作為學校教學質量檢測的重要內涵,是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督導課堂教學評價,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關注教法和學法,關注教學過程評價,從個體問題中尋找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進而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講,督導課堂教學評價引導著學校教學文化的前進方向。
1 教學督導人員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
根據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與實現形式不同,可將教學評價的課型分為展示性的公開課、研究性的公開課,以及非公開的交流課與調研課。展示性公開課,旨在展示執教者教學風格,及靈活處理教學生成問題能力,如展示課、示范課、匯報課、觀摩課等,事先做了大量的所謂“準備工作”,可請專家、名師指導,請專業人員制作課件,一節同樣內容的課要在班級演練多次,①可謂好課多“磨”。一節“磨”出來的好課,具有課堂容量大,信息量多,一般由優秀教師主講,聽者則來源廣泛,可為校內,也可為校外。②研究性公開課,旨在搭建研究平臺,由執教者展示新思路、新方法,體現創新性、實驗性,期望成功,允許失敗,讓聽課者從中吸取經驗或教訓,這種課型比較適宜校本研究,可以經常開展。非公開的互動性交流課,適用于同行研討、相互切磋,或以老帶新,培養新秀等。
督導聽課為非公開的調研性聽課,其功能具有特殊性,督導人員以其獨特的視角聚集課堂,用其睿智的評價點亮課堂,在不加修飾的“原生態”課堂背景下洞察問題,發現典型,以“督”促規范,以“導”促成長,引領學校教學文化前進方向,從而構成了督導課堂教學評價的鮮明特點:一是調研性的隨堂聽課,在事先不通知的情況下,深入課堂,把握教學過程中的各類信息,包括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過程和效果等,旨在督查教學規范執行情況,強化教學管理的執行力;二是研究性的專題聽課,旨在針對學校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專門問題,如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實訓教學成效等進行專題性聽課,尋找解決對策,提升教學管理的水平;三是跟蹤性重點聽課,對在隨堂聽課中發現的問題或典型,根據需要實施跟蹤性重點聽課,旨在檢查“問題”改進情況,幫助被聽者確立新的努力目標,或補充、佐證“典型”材料,從而更準確地宣傳樹立典型。
2 高職院校督導人員課堂教學評價的四個維度
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其評價完全取決于不同的課堂教學評價觀,這種評價觀的形成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理論層面,來自當前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理念;二是實踐層面,來自對已有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成效的反思;三是個人經驗與理念,來自聽課者認識事物的思想方法等一系列相關的因素。③從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本質出發,督導視角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應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效教學四個維度。
2.1 教學目標,教學行為有效性評價的主要依據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行為有效性評價的主要依據,課堂教學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目標包含三個方面: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④
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知識能力目標不同于普通教育,其專業知識與職業特點也構成了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知識能力目標,以及同一課程在不同專業的知識能力目標要求。因此,督導人員對“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觀察應包括4個方面:(1)是否遵循知識“產生—發展—應用—再發展”的基本規律;(2)是否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3)是否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與自覺性;⑤(4)是否體現專業特色,密切聯系職業崗位素質需求。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人員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觀察應包括4個方面:(1)是否重視情境創設,以來自職場的案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習的有效性;(2)是否善于截取源于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對未來職業崗位初步認知的經濟社會生活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經濟社會現象中獲取信息;(3)是否合理利用理實一體教學情境,在形成職業技能的同時,重視學生職業規范的培養;(4)是否善于捕捉源于學生心理需求的學習情境,巧設懸念,引起學生內心的矛盾沖突,激發其思維、探究的內驅力。⑥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人員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觀察包含在對“知識與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考察之中,觀察“知識與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過程是否自然,設計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得當,掌控是否自如。
2.2 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師生交互作用的素材及信息
教學內容,系指教學過程中同師生發生交互作用、服務于教學目的達成的動態生成的素材及信息。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必須貼近經濟社會發展,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構建動態生成的素材,不斷充實與完善教材,實現教學內容與經濟社會實際的零距離對接。
高等職業教育承載著傳承文化、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職責,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層出不窮的新經濟時代,教材開發滯后無法滿足教學需要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教師要善于多角度挖掘現實生活、現實社會中的教學資源,拓寬教學的天地,從而使教學從課內到課外、從點到面、打破封閉的教學格局,形成開放的課堂教學勢態,使拓展、延伸的教學資源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發揮最大的效益。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人員對“教學內容”的觀察應包括:(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拓展、延伸教學資源的運用等是否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準相匹配,同時觀察教師能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成為一種動態的、生成性的資源;(2)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基礎課要體現“三服務”,即為專業課學習服務,為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服務,為學生終身學習服務,專業課要體現職業能力本位,使學生能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自然地養成職業素養;(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否做到詳略得當,把握重點內容重點講,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點內容上;是否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難點,關注到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對教學難點的消化程度,合理調整知識結構,化難點于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循序漸進之中;(4)是否能把握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崗位能力需求,及時引入行業發展最新成果,介紹相關行業發展前景與政策,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加深對職業崗位的知識與能力需求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欲望和掌握職業技能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3 教學方法,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具體活動方式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既包括教師的教法,也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督導人員對“教學方法”的觀察一般包括4個方面:(1)教學活動的互動性。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如角色扮演、討論等,形成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提高學生的參與度;(2)學習情境的合作性培養。教學活動中,注意開展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培養協作精神;(3)實現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課堂教學中結合課程特點,注意尊重與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在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對未來專業發展的祈求,在養成職業崗位操作規范的同時激發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4)適度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豐富信息承載形式,增加課堂教學信息容量,提升教學情境創設的效果。
2.4 有效教學,教學活動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師生雙方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通常情況下,對一堂課教學有效性評價包括“效果、效益和效率”三個指標。其中,“效果”觀察課堂教學是否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能力上得到應有的培養與提升;“效益”是觀察學生通過學習,對未來的職業崗位及其發展的綜合素質有沒有得到培養與提升;“效率”是觀察課堂教學中學習者是否用最小的時間、精力取得最佳的結果。⑦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人員對“有效教學”的觀察主要包括:(1)學生參與度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教學活動能引起學生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他們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2)學生受益面大,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教學活動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知識、能力基礎上都有進步,達成課堂教學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3)有效生成多,教學活動中展現出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在互動過程中,既有動態教學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學到知識,培養和提升技能,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3 結語
督導視角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評價的四個維度是相互依存、互為影響的統一體,在實際觀察中,無法將其割裂開來,而應綜合起來加以評價。
注釋
① 陳晶晶.對公開課價值的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11):62-63.
② 錢雯雯.公開課若干爭議問題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07):34-37.
③ 葉瀾.什么樣的課算一堂好課[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 .11:5-7.
④ 黎明.課堂教學策略[J].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17.
⑤⑥黎明.課堂教學策略[J].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37.
⑦ 李國強.課堂觀察: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