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莉
摘要:語文的學習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相互交流的過程。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個學生,師生關系應亦師亦友。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更應尊重學生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技巧,乃至求新、求異的思維。對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考,師生可以一起談觀點、論認識、說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歡、同離合。在平和的氣氛中,師生一起學習,一起去發現和探求,才會有創造。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教學環境
良好的語文課堂氣氛能營造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為教師順利進行語文教學創造積極條件,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探究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下面是筆者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題研究中獲得的膚淺體會。
一、運用語言提示與非語言暗示相結合的方式干預和制止個體行為
一個班級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整體效果是良好的,只是少數人由于種種原因而使自己的行為失控,進而影響其它同學正常學習。而有研究表明:“集中注意、沒有受到干擾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成績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所以教師有必要運用各種方式干預和制止這些個體行為的發生,既能糾正其不良行為,又能保證整體的學習效果。用語言提示是直接的干預方式,通常用于教師與學生個別交談,既不公開指責傷害學生自尊,又保證了教學環節的流暢性。
非語言暗示是間接干預和制止學生不良行為的方式,通常是教師利用身體的某個部位對學生的不良行為作出提示,由于其既保留了學生的自尊,又滲透了教師的關愛,所以形式更巧妙,結果更有效。例如,當教師講課時,有兩個同學在座位上做小動作,又擔心被老師發現時而抬頭,這時,教師可以邊講課邊對他們皺一皺眉頭,以暗示他們聽課;當兩個學生交頭接耳時,教師可以一邊繼續講課,一邊走向他們;當有學生精神不振,或打盹或發呆時,教師可以提高嗓門,有意識地對著他們講課;當大家都在激烈討論問題,而有兩個同學在消磨時光時,教師可以將手搭在其肩上,檢查他們已有的結果并加以鼓勵,再作出下一步思考的提示。這些非語言暗示都明確地傳遞了一種信息:“我看見你在做什么,我不喜歡你這樣,快回到學習上來。”其優點是不需要打斷課堂教學的進程,就能讓學生從短暫而不嚴重的不良行為中走出來,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通過新奇的教學設計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要除掉荒地的雜草,最好的方法莫過于種上谷物,要減少學生的不良行為,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想方設法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學習。學生都具備學習的動機,只是不一致而已,教師就需要通過各種有趣而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時地激發并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要精心設計好教學流程,并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去思考哪些同學會犯什么錯誤、我要怎樣應付他們諸如此類的問題。例如,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單獨用一節課總結并學習其寫作風格時,我是這樣開場并組織的:“今天,你們將扮演小偷,甚至要比小偷更壞的角色。小偷只是偷錢物,而你們——”我環視全班,并稍許停頓以示強調,然后說,“——將偷竊更為有價值的東西。你們將偷竊作者的寫作風格。一個作者精心磨煉,歷經多年才有可能形成的風格,將被你們偷走變成自己的‘財富。”這樣奇特的導語一出,全班同學都很快進入了學習的角色。在總結完寫作風格后將進行寫作訓練,我又說道:“同學們,現在,請你們把剛才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寫作中去,你們很快就有機會成為朱自清了。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寫完后互評并修改。”學生們不僅努力地寫作,而且寫作后的互評讓他們暢談了這次寫作的感受,并檢查了自己完成學習目標的程度。最后,這節課在學生們喜笑顏開的表情中圓滿結束了。我相信,這次課的成功,最重要的取決于我在課前設計的奇特的導語和開放式的寫作環境。,語文課的教法和學法靈活多樣,教師應創造性地設計新奇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他們的有效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
三、根據學生實際知識水平設計參與式教學
加大學生學習力度的最佳途徑就是教授有趣的、參與式的、與學生的興趣點密切相關的課程內容,使學生關注這些內容,并渴望去做被要求做的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既具有主動性,又具有盲目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設計好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習活動,也要設計好學生獨立、自由的學習活動。課堂上設計的問題應難易分明,選擇回答問題的學生時也應根據個體知識水平的差異而定。應盡量鼓勵成績一般的學生回答較易的問題,以激發他們的成就動機,剔除他們的自卑感,樹立學習的信心;應讓盡量多的同學回答較難的問題,以活躍思維,深入甄別。
四、以熱情感染學生,以期望激勵學生
當學生的成績因某種原因而下滑時,學生會焦躁不安,特別會在意老師對他(她)的評價。而一旦發現老師對其不加重視時,就會越加自卑,導致成績的進一步下滑,形成惡性循環。而當有些學生無意間受到老師的冷落或不當言語的評論時,也會情緒低落,影響正常的學習。久而久之,班級的學習氣氛就會慢慢消失,許多人就會表現出不良的行為習慣,生成惡劣的學習環境。究其根本,主要在于教師對學生的關切度不夠,未能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情緒并加以激勵。事實上,即使教師足夠細致,也不可能發現學生的每一個細節。這就要求教師上課時要以充足的精力、足夠的熱情、獨特的感染力,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難想象,當你熱情飽滿、語調高亢地將《我有一個夢想》朗讀出來的時候,學生們會對這斗志昂揚、氣勢磅礴的文章無動于衷;同樣也很難想象,一個精神不振、言語遲緩的教師能讓學生把文言文學得興致勃勃。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展現出自己熱情高昂的精神風貌,更要時時表現出對學生的高期望。當我們確立了學習的目標并準備去實現時,教師要以“我相信你們能很好地完成任務”這樣的話鼓勵他們;當學習取得一定進展時,教師要以“很好,你們做得相當不錯,看看接下來你們還能走到多遠”這樣的話鼓勵他們;當學習遇到障礙時,教師要以“在我給你提示之后,我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的”這樣的話鼓勵他們。只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與重視之后,他們才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