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超
【摘要】 信息時代下,對教育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課程應運而生,其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靈活地學習,增強互動性;且微課程對知識點進行了簡化和細分,降低了學生理解掌握的難度,能夠促使不同層次學生需求得到滿足,提升教學質量. 本文以小學數學為例,簡要分析了微課程的運用.
【關鍵詞】 小學數學;微課程;運用
信息碎片化是信息時代的一大特點,學習者的注意力也呈現出碎片化態勢,本種狀況下,微學習模式開始出現,其改變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 微學習采取模塊化教學模式,方便學習者結合個人需求,針對性地學習,提升自主學習成效. 微學習必然會挑戰到傳統的課程形式,要求有更加多樣和靈活的課程形式,微課程應運而生. 相較于傳統課程形式,微課程的可操作性更強,且從實際問題出發,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微課程的特點
傳統課程與微課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又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微是微課程的主要特點,同時又將傳統課程的結構特點延續下去,具有完整的教學環節.
(一)時間較短,8分鐘以內
微課程碎片化處理教學內容,對教材中的關鍵知識點進行濃縮,讓同學們每次掌握一個知識點. 微課程時間較短,與學生注意力積聚規律與學習認知需求相符合,在較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且不會有厭煩疲倦等不良情緒產生. 在某一個主題知識點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其走神,提升學習成效;且微課程可以凸顯知識重點,方便學生們掌握. 在微課程設計中,要科學選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二)內容濃縮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為了促使教學目標順利完成,需要將大量復雜的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教學流程比較煩瑣. 微課程則具有十分鮮明的主題,專注解決某一個問題,明確了學習目標和知識核心,采取簡練的語言來降低知識難度,可以幫助學生對教材中的核心內容及重難點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掌握.
(三)環節清晰
微課程具有明確的主題,僅僅是為了闡述某一個知識點,但是課程教學的基本環節依然需要完善具備,如引入、新授、總結等. 因此,微課程的設計制作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能夠有效整合知識,更加高效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微課程的運用價值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主要要素為數字和圖形,比較單調和枯燥. 教材經過不斷改革,生活化、情景化程度有效提升,但是這些抽象性較強的知識點依然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模式,導致諸多學生厭煩數學學習. 針對這種情況,通過微課程的運用,能夠分化、簡化教材中的知識難點,采取生動形象的方式具體描述抽象概念,同時對教材中缺少的背景知識有效補充,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得到增強,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情感
數學學科主要采取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教學任務為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 在傳統教材中,主要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新課程改革之后,要求對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大力培養;但是,為了促進全體學生的整體進步,僅僅將較為淺顯的拓展性思維訓練開設出來,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而通過微課程的運用,則可以有效補充現有教材的不足,促使學生從感性角度深入認識數學知識,培養其情感價值觀,實現數學應用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轉變數學課型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教過之后,學生進行學習或者模仿;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領導著教育活動的開展. 學生通過課后作業實踐方可以鞏固內化知識,在這些過程中容易遇到困難,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且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出現的問題也無法被教師及時發現. 而通過微課程的運用,則可以轉變數學傳統課型,首先對微課程進行觀看,之后交流學習成果,提出相應的問題,達到先學后教的目的. 且學生結合教學視頻,能夠對自身學習步調、節奏等合理調整,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增強. 微課程模式下,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得到了凸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學習互動性也得到了增強.
三、微課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一般情況下,要設計短小精悍的微課程,細化教學內容,以便將學生的零碎時間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煉和簡化,可以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 在微課程設計實踐中,要將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等綜合納入考慮范圍,合理選擇設計思路,把握重點,詳細闡述重點知識概念,詳細說明關鍵技能操作等.
(一)啟發類微課程的實施
本種類型的微課程主要是借助于微課程的形式,將背景知識展示出來,營造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結合教材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微課程能夠綜合采取圖片、聲音、文字等形式,給予學生感官刺激,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學習活動中來.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負數的認識”一章節為例,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和學習微課程,對正負數的概念、表達方式等初步總結,且能夠對正負數正確書寫. 利用相關軟件技術,制作微課程:首先設計一些簡單的小游戲,將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播放昨天的天氣預報節目,讓同學們解釋零上溫度、零下溫度,將“+”寫于零上溫度前面,將“-”添加于零下溫度前面;鼓勵同學們動腦思考,結合自身實際生活,分析正負數表示溫度的優勢和作用;將同學們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分組思考生活中是否有其他的正負數案例,經過互相交流和合作學習,同學們給出答案,如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等.
(二)講述類微課程的實施
本種類型微課程的主要內容為數學概念、原理以及規律等,通過觀看學習微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對教學脈絡及知識點有效梳理,對教學重點、難點等突破和掌握,提升教學質量.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雞兔同籠”為例,本章節主要是讓同學們學習列表、圖示、假設等解題方法,能夠自主解決雞兔同籠等問題. 利用相應的軟件技術,制作微課程:首先提出問題,一個籠子里一共有10只雞和兔,一共有30條腿,那么雞和兔分別有多少只?列表法指的是在表格中有序填寫猜測結果,引導同學們在列表過程中,假設有同樣數量的雞和兔,腿數超出的話,就對雞的只數適當增加,對兔子的只數適當減少. 在講授圖示法方面,引導同學們畫出10個頭,假設全部為雞,一共有20條腿,與問題數據差了10條腿,因為每只雞比每一只兔子少了2條腿,那么在五個頭上可以添加10條腿,進而得到問題的答案. 在本種教學模式下,要求教師留出足夠的時間方便學生獨立思考,且給出答案后,讓同學們試著運用掌握到的方法進行動手練習,深化知識記憶.
(三)演示類微課程的實施
本種類型將傳統的教師講授發展為視頻播放,利用合理的圖形來生動形象地描述數學概念中的本質屬性,有機結合數字和圖形,向同學們生動形象地展示數學概念形成過程,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數學知識.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線段、直線、射線和角”一章節為例,通過微課程的設計,有效歸納整理直線、射線和線段特點,幫助學生對直線、射線、線段等特征正確認識和把握. 在教學實踐中,首先利用PPT對從點到直線與射線的生成過程進行直觀的描述,讓同學們認識到借助于兩個點,就可以將一條直線、兩條射線畫出來;之后借助于PPT形式來幫助同學們掌握射線、線段都從屬于直線的范疇,線段長度有限,而直線與射線都是無限長. 引導同學們動手操作,找出直線、射線、線段之間的關系,且給出多個句式,鼓勵同學們判斷其是否正確,如一條直線長為19厘米、線段比射線和直線短等;通過這些訓練,加深學生記憶,鞏固學習到的知識內容.
(四)練習類微課程的實施
本類微課程比較短小,且針對性更強. 通過練習類微課程的學習,可以鍛煉同學們的實踐能力,能夠對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歸納,進而對相應數學知識、解題技能等深入理解和掌握,獲得健康成長與發展.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運算定律和簡便計算”為例,通過微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利用簡便計算知識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有效解決,對學生的計算技巧、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等大力培養. 首先,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媽媽給了小明120元錢,小明去商店一共買了3箱牛奶,每箱牛奶有8盒,那么每一盒牛奶單價多少?同學們紛紛計算,給出了兩種算法,一種算法為120 ÷ 3 ÷ 8,另一種則是120 ÷ (3 × 8),得出相同答案. 教師適時提出同類型問題,某年級同學一共有20個小組,每一個小組栽種了4棵樹苗,樹苗費用為1600元,那么每一棵樹苗的單價為多少?同學們紛紛給出答案,教師引導同學們總結算式規律;布置相應的練習題,如小明在4個星期內寫了560首唐詩,而小花則在30天內寫了300首唐詩,兩個人平均每天誰寫的唐詩更多?通過本種微課程的設計,可以讓同學們對除法運算性質充分了解,能夠借助于相應的字母公式對除法運算性質有機歸納和總結. 在練習類微課程實施中,需要及時評價和反饋學生的練習成效,以便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
結 語
綜上所述,進入信息化時代后,教育研究人員及教育實踐人員日趨重視微課程教學模式,也開始將其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之中. 實踐研究表明,通過微課程的運用,可以有效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增強課堂教學活動的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提升教學成效. 在具體實踐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材內容,合理設計微課程,合理調整課程結構,控制微課程時間,將微課程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促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謝穎.微課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5,6(10):123-125.
[2]施艷.“微課程”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的作用[J].新課程:上旬,2015,8(19):44-46.
[3]葉舟.運用微課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4,2(11):155-156.
[4]唐小花.淺談微課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5,9(19):244-245.
[5]高豐英.淺談微課程在小學數學課外作業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7(14):155-156.
[6]陶金成.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堂教學策略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7(11):44-46.